面對經濟增長新形勢,發改委近日發布了《關于切實做好傳統基礎設施領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在能源、交通設施、水利、環保、農業、林業、重大市政工程等七大領域鼓勵和引導民資進入,善林金融解讀認為,PPP模式將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 善林金融今年已經通過互聯網金融平臺,布局了西部一些省市的PPP項目。據善林金融介紹,PPP的通常模式是由社會資本承擔設計、建設、運營、維護基礎設施的大部分工作,并通過使用者付費、政府付費及必要的財政補貼等事先公開的收益約定規則,使投資者有長期穩定收益。 顯然,對于民間資本和七大領域工程項目來說,互聯網金融+PPP+基建的模式能夠實現多方共贏。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教授丁建臣認為,此前政府主導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總量短缺、結構畸形、質量低下,PPP模式通過撬動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的力量,不僅能大大激發經濟活力,更能提高項目運營質量和效率。 無獨有偶,近期財政部在其官方網站上也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共同做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有關工作的通知。善林金融注意到,財政部的通知重點強調了PPP項目合作過程中的融資和未來收益問題,這與善林金融考察項目和進行合作時考慮的問題幾乎一致:要通過適當的資源配置、合適的融資模式,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金使用效率,要充分挖掘PPP項目后續運營的商業價值,鼓勵社會資本創新管理模式,提高運營效率,降低項目成本,提高項目收益。 對此,善林金融董事長周伯云曾談到,對于一個從無到有的PPP項目,互聯網金融需要做的就是一個“天使投資“的作用,“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將一個PPP項目,從一無所有,做到有股權質押、或者資產質押,讓銀行、保險愿意進入這個項目,從而形成穩定的收益,達到多方共贏?!?善林金融認為,在PPP項目落地期,是真正考驗一個互聯網金融平臺綜合實力的過程。如何篩選好的項目,如何達成融資結構,如何做成好的投資產品推薦給民間投資人,資金到位后如何順利推進項目建設完成,未來如何實現收益,依靠善林金融這樣具有豐富金融經驗和項目竟然的平臺才能順利開展PPP項目合作。 發改委等國家相關部門也看到了民間資本這方面的顧慮,因此在今年的多項文件中都要求地方政府多推介含金量高的項目,給予各類投資主體公平參與機會,招標選擇社會資本方時,要合理設定投標資格和評標標準,消除隱性壁壘,確保一視同仁、公平競爭。因此,善林金融等金融創新企業也愿意更多參與這樣的項目,真正實現多方共贏,促進我國經濟平穩發展。
«
共享經濟持續走熱 究竟是福還是禍?
|
AOFAX自動智能語音電銷外呼系統,比云呼叫軟件更穩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