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 盤子做這么大,是要走別的內容分發平臺的老路,還是要有新的探索?阿里作為連接成百上千萬商家的大后盾能為 UC 提供什么樣的支持?UC 接下來還會怎么做內容?
內容創業為什么成為過去兩年風投青睞的重點? 針對這個問題,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不同的觀點,但大致逃不出這個基本共識:內容已經成為新的流量入口了,對于傳統的互聯網公司來說,要想獲取新用戶、并讓老用戶長久地留在平臺內,做內容或者買內容已經是性價比最優的選擇。 強如阿里早就認識到了這個趨勢。從淘寶電商上的內容化試水,再到整個阿里大文娛體系的布局,阿里在過去一年半間對內容進行了近乎瘋狂的押注式探索。 來看看俞永福治下的大文娛版塊陣容:優酷土豆、UC、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游戲、阿里文學、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阿里生生吃進了內容產業的一整個上下游環節;而在大文娛板塊中,俞永福的發家起點““ UC 則得天獨厚,憑借強大的用戶基數和基于瀏覽器的產品形態,成為阿里內部少有的適合轉做內容分發的平臺。 UC 看上的是以今日頭條為代表的移動資訊分發市場。盡管身披瀏覽器之殼的 UC ,并非像后者一般一個單獨的 App 就能行走天下,UC 自己的資訊 App““ UC 頭條,數據在 UC 大盤中占比不高,真正的核心還是瀏覽器本身帶來的流量。 但目前已經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阿里也做一個今日頭條了,集合 4 億月活躍用戶以及阿里上下游之力的 UC 被歷史選中,在去年正式轉型做新媒體平臺,到今天已經過去接近一周年的時間。 站在今天這個時間節點來看,UC 過去一年在數據層面的表現可圈可點。無論是 90 億+信息流日曝光量,還是 6 億季度活躍用戶,都足以讓他從一干工具化產品轉做內容的公司中脫穎而出,甚至在整個內容流量大盤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UC 在內容分發上的數據 幾乎可以判定,這些數據的達成花了大價錢。在內容分發平臺已經足夠多的情況下,后發入局者需要投入的資源,非等閑之輩能承受,看看 UC 這一年里高舉高打的動作吧: 2016 年 4 月 推出新媒體平臺,宣布要賦能媒體; 2016 年 5 月 發布 UC 訂閱號; 2016 年 8 月,將 UC 瀏覽器正式更名 UC,定位大數據新型媒體平臺; 2016 年 9 月,合一集團、微博、UC 三家共同宣布成立“視頻文娛大聯盟“,宣布要打通三家賬號體系; 2016 年 12 月,推出獎勵內容創作的“W+“量子計劃,投入 10 億元的專項基金,進行創作和廣告分成兩方面激勵; 2016 年 12 月 ,推出由 UC 神馬搜索、UC 頭條與 PP 助手豌豆莢共同組成的神馬媒體矩陣 這種高舉高打的打法給受眾的直觀感受非常明顯,以當前網絡文章里流行的標題黨現象為例,在群眾口口相傳地演繹中,各種標題黨文章被統一歸類到“ UC 震驚部“這個特有名詞名下,這當然不是 UC 希望看到的現象,但也側面證明了 UC 內容分發的影響力。 當然,一個內容平臺的繁榮離不開另一端的內容創作者,從頭部內容的版權合作,到針對 UGC 內容創作者的分成和現金支持,再到目前愈演愈烈的 PGC 趨勢,后來者 UC 一一配齊了頂級內容分發平臺的設置。 在過去的一周,UC 先是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達成合作,拿下頭部版權合作。 之后,又宣布推出“ UC 名家“專欄,第一批簽約鄢烈山、石述思、侯虹斌、曹林等在內的18位知名評論家、專欄作家,主打嚴肅閱讀和價值內容,發力 PGC 市場。 昨天,UC 又召開了針對自媒體人的 UC 金松果獎頒獎盛典,為過去一年平臺杰出表現創作者頒獎。 短短一周內,在頭部版權、PGC、UGC 三個領域里都有動作,讓人感嘆財大氣粗之余,也不免對 UC 的未來滿懷期待和疑慮: UC 盤子做這么大,是要走別的內容分發平臺的老路,還是要有新的探索? 阿里作為連接成百上千萬商家的大后盾能為 UC 提供什么樣的支持?
UC 接下來還會怎么做內容? 在 UC 總經理陳超看來,UC 作為內容平臺仍然只是后起之秀,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內幾乎提供了其他頂級內容分發平臺用四五年乃至更長時間打造的服務、圈層體系,但目前平臺發力的重點依然是如何讓內容創作者更好的生產內容以及讓用戶如何快捷高效地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這些基本功上,在此基礎上,才能嘗試“UC名家“這類主打細分人群的形式,不斷探索自己的內容邊界。 至于和阿里的關系,陳超在接受36氪采訪時也并不回避這中間的想象力,在他看來,阿里巴巴 100 多萬廣告主的資源是別的平臺所不具備的,而 UC 作為阿里重要的內容分發平臺,光是連接廣告主的想象力就很大,UC 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讓這個連接變得標準化。而在這之后,直接打通連接阿里的內容-電商乃至更高階的體系,也是 UC 未來可以選擇的道路。 而在內容形態的上,UC 內外也都做了一些有前瞻性的嘗試。目前,針對泛娛樂內容的數百個明星號已經入駐 UC 訂閱號,當下火熱的短視頻、音頻形態也為 UC 所接納;而在整個阿里大文娛體系里,UC 也獲得了很多獨家內容資源,本月31號,阿里大文娛將召開針對土豆網轉型為短視頻平臺的戰略發布會,36氪獲悉,UC 將會作為重要的資源接受平臺,承接大量優質短視頻內容分發,相比其他平臺,UC 更像是集團軍作戰。 無論如何,前身是瀏覽器的 UC,在背上內容平臺的重擔后,用一年的時間給外界留下了還算不錯的成績,但在移動內容分發競爭日益積激烈,以及所有平臺都在做內容的大勢下,UC 能不能克服自己出身的弱勢,利用好阿里平臺優勢乃至借此探索出不一樣的商業模式,仍然有待時間的檢驗。 注:交流可加作者微信 807549859,勞請備注姓名、公司、職位。
«
又是一年清明時:“直播代客掃墓”引發討論
|
紛享銷客的輪回 生死肉搏下戰略聚焦銷售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