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初開始,新一輪的對獨角獸上市的預測就鋪天蓋地的襲來,似乎中心思想都圍繞著:經歷了2016年的IPO“寒冬“,2017年將會是獨角獸上市春暖花開的一年。尤其是Snap和Mulesoft的上市,似乎更佐證了這個結論。 還有一派的觀點是“獨角獸“這個概念已經過時了,因為獨角獸實在是太多了。幾年前,市場上只有一兩家公司能冠以“獨角獸“之名,然而資本的蜂擁創造了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到今天全球一共有236家獨角獸。 星河研究院分五期對美國103家獨角獸的整體情況進行剖析,希望通過一個規律性的梳理讓創業者和投資者們得到一些新的啟示。今天開篇我們將對這103家獨角獸進行詳細盤點,從下期開始我們會按行業屬性一一介紹給大家。 說明一下星河研究院判斷獨角獸的標準:非上市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時間在2009年之后,在過去四年中有過融資活動,并且至少有一家風險投資公司作為投資者。 截止到2017年3月31日,美國一共有103家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不包括2017年已經上市或已經提交IPO文件的公司),它們的整體估值為3620億美元,平均估值35億美元。 以上排序按照公司首字母順序 下面我們將詳細解讀這103家獨角獸。
一、獨角獸估值呈冪律分布:前10名的估值總數遠遠超過之后所有公司的估值總和 Peter Thiel 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曾說過:“實際的風險投資回報是符合冪律分布的(更準確地說是冪律分布中的長尾分布),只有認清這一事實的VC才是合格的VC。“ 這一規律不僅適用于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回報,也同樣適用于獨角獸的估值分布: Uber的估值高達680億美元,占美國所有獨角獸估值總數的19%; 前10名的估值總數為1971億美元,占所有獨角獸估值總數的54%,遠遠超過之后所有公司的估值總和; 估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的有8個(Uber, Airbnb, Palantir, WeWork, SpaceX, Pinterest,Dropbox和Infor),占總數的8%。而估值10-20億美元的有73個,占總數的71%。
二、誰是最成功的投資機構?SV Angel,紅杉資本和A16Z位列前三 在這103家獨角獸的背后是多達850家投資機構的支持,目前擁有獨角獸數量最多的是SV Angel(我們將在后續的報告中揭秘這家神秘的機構),一共是21家。 在排名前8位的投資機構中有4個是大型的公開市場投資機構(指共同基金、大型投資銀行等),他們是Goldman Sachs、Fidelity Investments、Wellington Management和T. Rowe Price。他們均投資了13家以上的獨角獸公司,投資輪次普遍都在B輪之后。 位列前8位的投資機構中有7個都投資了Airbnb,而位列估值榜首的Uber則只得到了3家投資機構的垂青。 中國的投資者也在逐漸開拓國外市場,阿里巴巴和騰訊無疑是最活躍的投資者。阿里巴巴在美國獨角獸中投資了4家,分別是Fanatics、Lyft、Magic Leap和Tango,騰訊投資了2家,分別是Lyft和STX Entertainment。此外,中投公司等也都參與投資了美國的獨角獸。 優秀的VC通常會在早期階段就判斷出項目是否有價值、是否會成長為獨角獸,因此我們也分析了在項目的早期階段(A輪及以前)有哪些投資機構就已經進入。 同樣,SV Angel和紅杉資本仍然位列前兩位,Khosla Ventures(硅谷著名風投機構,成立于2004年,專注于信息科技領域的投資)位列第三,著名加速器YC也榜上有名,位列第四。
三、行業分布:企業服務、大數據云計算和電子商務占去半壁江山 這103家獨角獸覆蓋了17個垂直行業,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企業服務,一共21家,其次是大數據云計算15家,和電子商務10家。前三位行業的獨角獸數量占整體的45%。 注:1.其他包括VR/AR、物聯網、教育和能源 2. 分類是排他的,跨行業的企業我們會根據其業務的重點歸到相應的類別中 美國的企業級服務開始于上世紀90年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處于穩步上升階段,再加上近十年來云計算的發展,驅動了傳統的企業服務向更低成本、高可用性、可擴展、易維護的SaaS發展,因此又催生出一批新型的企業服務公司出現,例如專門提供電子簽名服務的DocuSign、代碼在線托管平臺Github和客戶體驗管理平臺Medallia等,這也是美國獨角獸中企業服務領域為最多的主要原因。 而在我國,新型的企業服務是從2015年下半年才開始熱起來,資本市場開始紛紛轉向SaaS企業,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服務公司成長為獨角獸。 大數據云計算領域包括大數據企業8家,云計算企業2家和云安全企業5家。在其他領域都遵循著興起、爆發、衰落的軌跡時,只有一個領域似乎一直是春意盎然,那就是網絡安全領域。從最早的硬件安全到軟件安全,再到移動端安全、云安全和數據安全,攻擊技術的不斷進步催生出了許多安全領域的初創企業,這些企業又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資本投入,成為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 美國的電子商務受國民消費習慣、物流被幾家企業壟斷等因素的影響,一直處于穩步發展的階段,一些消費升級、理念新穎、商業模式清晰的企業,仍然享受著行業的紅利。例如按周訂購食材的服務商Blue Apron、全天然無毒的家庭清潔與嬰兒用品公司The Honest Company和跨境電商平臺Wish等。
四、新增獨角獸的節奏放緩:2016年下降近50% 2015年資本市場的火熱創造了創紀錄的40家獨角獸,這一數字在2016年的資本寒冬也下降了近50%,只有21家。2017年到第一季度為止只有Rocket Lab通過D輪7500萬美元的融資成為了獨角獸,按照這樣的速度,2017年新增獨角獸的數量可能還會下滑。
五、獨角獸退出“開閘“:2017年或許將成為獨角獸退出最多的一年 此前一些媒體報道,2016年獨角獸退出遇到瓶頸。但從我們的數據來看,2016年的IPO和M“A的數量較2015年反而有所上升。我們判斷2017年獨角獸的退出數量將進一步增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原定于2016年提交IPO的獨角獸們將他們的計劃推遲到了2017年。 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經有2家獨角獸上市(Snap和Mulesoft),也已經有3家提交了IPO文件(Okta、Forescout和Cloudera)。Snap和Mulesoft的成功上市給了其他獨角獸很大的信心和希望,2017年或許將成為獨角獸退出最多的一年。
六、獨角獸養成需要多長時間?最長22年,平均7.2年 最近幾年,Uber、Airbnb、WeWork和Pinterest等新業態的企業只花了4年左右的時間就成為了獨角獸,這給了大家一個錯覺,就是成為獨角獸都是爆發式的,有了商業模式和切入點就能迅速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進而得到資本的追捧,成為獨角獸。 但從數據來看,很多的獨角獸還是在自己的領域深耕細作,依靠優質的產品、優秀的服務和良好的用戶體驗逐步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成為了獨角獸。 這103家公司的獨角獸成長時間的中位數是6年,平均7.2年。最長的是房地產服務商SMS Assist,用時22年,最短的是Pivotal,由于它是EMC和VMware成立的合資公司,自公司成立起就是獨角獸,其次是Hulu,它用了半年的時間就成為了獨角獸。
七、今年已經完成退出和已經提交IPO文件的獨角獸們 在前面我們已經說過,2017年可能成為獨角獸退出最多的一年,在第一季度就已經有2家公司上市,3家提交了IPO文件,2家確定被收購。下面我們就對這幾家公司進行一下簡單梳理。 1)已上市:Snap,Mulesoft Snap:閱后即焚的圖片社交應用 Snapchat是一款“閱后即焚“照片分享應用。用戶通過通訊錄、Facebook來導入好友關系后,可以拍照、錄制視頻、添加文字和圖畫,并將他們發送到自己的好友列表,用戶發布到平臺上的內容在一定時間后會自動消失,這是典型的熟人社交應用。 今年3月2日,Snapchat的母公司Snap成功登陸紐交所,這是繼Twitter之后第一個上市的社交媒體,也是今年第一個科技股上市。Snap 上市首日交易飆升44%,當日市值高達340億美元,成為僅次于Facebook的美國第二大社交網絡公司。 但接下來幾周,Snap股價持續下跌,今天已跌至21美元左右,較發行價相去甚遠。Snap作為一個還未盈利的社交科技公司,未來的增長受到Facebook的威脅,變現也有疑問,這也許會成為制約Snap發展的主要因素。
Mulesoft:云應用軟件集成公司 Mulesoft是一家應用程序、數據和設備集成平臺服務提供商,主打產品為Anypoint平臺,可以將企業所使用的各類SaaS、API接口、云服務集成到一起,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2016年營收為1.88億美元,凈虧損4960萬美元。 今年3月18日,Mulesoft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股價上漲45%,超過了Snap的首表現。上市之后Mulesoft的股價基本保持在23-24美元,這個表現對于一家企業軟件公司來說已經很成功了,這也將成為其他主流企業軟件公司想要IPO的風向標。 2)提交IPO文件:Cloudera,Okta,ForeScout Cloudera: Cloudera是一家基于Hadoop的數據服務公司,為企業提供基于Apache Hadoop的軟件、支持、服務以及培訓。它的平臺軟件可以協助企業處理大量生成的數據,并可以分析這些數據,為企業提供實時、明智的業務決策支持。 繼提交了S-1材料后,3月31日,Cloudera已向紐交所提交IPO招股書,正式開始上市進程。Cloudera 2016財年營收2.61億美元,虧損1.86億美元,預計未來仍將出現凈虧損的情況。Cloudera自上一輪融資至今已有3年的時間,這與大部分打算上市的公司相比,準備的時間稍長了一些。Cloudera IPO的目標為2億美元,具體IPO的價格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Okta: Okta是一家提供身份管理軟件的公司,它可以幫助公司的IT部門管理員工的賬戶和登陸信息,讓員工通過一個賬號登陸公司各種SaaS賬號,并在員工離開公司的時候關閉登陸。Okta 可以實現單點登錄(SSO)、自動化用戶管理、多因子鑒權、移動身份管理等功能,可以為企業和個人實現統一的賬號和身份管理。除了云端應用以外, Okta 還發布了一款在本地部署的身份管理服務,可以為本地應用提供PC 和移動設備的統一身份管理。 3月14日,Okta提交了S-1表格,開始上市進程。材料顯示,Okta在2017財年前9個月的營收為1.115億美元,虧損6520萬美元。Okta 90%的收入都來自美國地區,目前已有2906個企業客戶。Okta解決了云服務下身份的安全性和管理問題,這也是市場抱有熱烈接納態度的原因。雖然也會遭到例如微軟等傳統軟件公司的威脅,但Okta若能成功上市則標志著云服務的訂閱模式將會成為未來主流的服務模式。 ForeScout: ForeScout是一個自動化的安全控制平臺,為企業提供設備管理與信息安全保護,它可以在連接到網絡的瞬間查看設備的安全性,以保證來自網絡的威脅不會通過該設備傳播到局域網中。其網絡準入控制產品CounterACT采用最新的無客戶端訪問控制技術,以快速高效的方式無縫集成到任何網絡環境,并能夠精確有效的實現自動透明的網絡安全訪問, 在不干擾用戶工作的大前提下保證企業的信息安全。 今年2月,ForeScout秘密提交了S-1材料,開始上市進程。ForeScout 2015財年收入達1.26億美元,截至2016年9月,已有超過2200個企業客戶和700多名員工。雖然之前上市的網絡安全公司FireEye和SecureWorks的表現并不能讓人滿意,這也使其他的網絡安全公司在2016年重新評估了上市計劃,但2017年初,Okta和ForeScout的計劃上市,給其他的網絡安全公司帶來了新的希望。 3)被收購:AppDynamics,SimpliVity AppDynamics: Appdynamics是基于SaaS的互聯網App性能管理服務提供商,提供跨平臺的軟件部署、實時監控功能。AppDynamics除了面向中小型公司提供基于公有云的SaaS系統外,還可以為企業提供軟件功能定制服務以及私有化部署。目前其收入大部分來自于SaaS軟件訂閱費用,以及部分軟件許可及定制開發服務。 AppDynamics于2016年12月提交IPO文件,今年1月24日宣布被Cisco以37億美元收購,此舉頗令人驚訝。該收購將于Cisco 2017財年的第三季度完成。截至2016年10月31日止,AppDynamics前 9個月的收入為1.58億美元,凈虧損為9500萬美元。收購AppDynamics是Cisco戰略轉型的一個重要支撐,可以為更多的中小型企業提供以軟件為中心的解決方案。 SimpliVity: SimpliVity是一家“超融合“(hyperconverged)存儲設備制造商。“超融合“對于數據中心級服務器存儲來說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存儲方式,并對固態存儲市場巨頭Dell和HP產生了巨大的挑戰。 SimpliVity在2016年底曾尋求融資或IPO,但最終選擇了以“折扣價“被HPE收購,這也變相的印證了獨角獸估值存在泡沫,這對其他獨角獸來說不是個好兆頭。通過收購SimpliVity,HPE有望打破Dell和EMC合并后一家獨大的局面,但是否也意味著“超融合“的市場仍然屬于那些主流的服務器平臺廠商?另一家2016年上市的“超融合“企業Nutanix可能會給我們答案。 從這7家已經退出的獨角獸公司中我們看到了幾個有意思的現象,一個是這7家公司幾乎都處于虧損狀態,這一方面說明云模式下的訂閱服務仍然很難變現,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資本市場對于這種新業態持接納的態度。另一個是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傾向于紐交所上市而不在傳統上被認為是科技公司之家的納斯達克上市。 紐交所歷史悠久,也更知名,在最近幾年對科技公司上市的要求和標準以及費用都有所降低,不僅加大技術投入,而且也開始“游說“科技公司選擇在自家掛牌,再加上納斯達克在Facebook上市時出現的技術失誤被反復提及,這也就導致了很多獨角獸上市選擇了紐交所。在兩個交易所的門檻幾乎沒差別的情況下,也許真的像紐交所的“游說“言論一樣:納斯達克是科技公司成長的地方,而紐交所是科技公司的未來。 本文數據來源:CB Insights、Wall Street Journal,網上公開信息,由星河研究院整理
«
ofo是否該反思下自己的產品運營模式
|
第三屆世界微商大會盛大開啟 王超為微商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