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微信朋友圈的文章經常動輒10萬+的閱讀量,營銷大V的單篇文章更是動輒叫價幾萬到幾十萬,讓人實在羨慕。可在十一國慶前夕,網上驚報微信公眾號刷點擊的工具壞了,導致不少營銷大號驟然“裸泳“。 以一家網絡熱傳刷量的微信公眾號為例,其9月28日晚發出的最新一篇公眾號文章現在閱讀量僅有3000多,而其9月27日、26日發出的文章,閱讀量則達到了2萬+。 想起前丁香園CTO馮大輝早就在朋友圈點評說,“你們不要再去刷量的微信號看閱讀量了。你們這是在破壞現場“。真是一語道破天機。 知情者透露,“就這兩三個月以來,微信刷不了量已經有三四次,而且幾家刷量平臺總是同時崩潰。“但其崩潰的原因他也不清楚。他同時也表示,刷量很難被完全杜絕。 在淘寶以“微信刷“為關鍵詞進行搜索時發現,不但閱讀量可以刷單,投票甚至關注數都可以刷量造假,部分刷閱讀數的店鋪還會附贈刷點贊數的服務。 點開淘寶銷量排名第一的某家店鋪后發現,該店鋪已經成功進行了接近8萬單交易,店鋪甚至已經升級成了5鉆級別。在其微信公眾平臺號點擊推廣業務中,關注數、回復數、閱讀數和點贊數都可以進行人為刷單。 目前刷閱讀量的一般價格為:圖文閱讀量15元/1000次,原文閱讀量15元/100次,轉發分享量40元/100次,微信漲粉20元/500粉。 如何分辨公眾號是否刷量,有業內人士稱,“公眾號閱讀量的增長曲線一般是由發出后的高點趨于平緩的走向,舉例來說,一篇文章發出后的一個小時點擊1萬、2小時1.8萬、3小時后2.2萬,這樣的數據是符合傳播規律的,而如果你發現一篇文章在前四個小時還在2萬左右,到第二天再看突然漲到了10W+,那必定是刷量無疑。“ 最近在武漢更是流傳著這樣的笑話:一家公關公司委托一自媒體運營者發布地產行業分析類稿件,但又擔心該自媒體的流量不夠,為了讓甲方更滿意,公關公司的人又私下出手安排刷手來刷流量。 結果到最后,總共10萬+的閱讀量,點贊數量達到一萬個,而且分布得十分均勻,每十個閱讀就有一條點贊,這反而讓甲方產生了懷疑。 正如上述武漢刷量“事故“中所體現的,微信公眾號狂刷量背后是巨大的利益鏈條。目前在微信公眾號上投放廣告費用看“號大號小“而定。目前的公眾號,無論是哪個領域,有四五萬真實的活躍粉絲已相當不錯,如果有20多萬真實粉絲的號已堪稱大號中的大號,廣告報價3萬元起步,6萬元是平均數,特別優質的甚至可以達到12萬元。 微信公眾號這種自媒體的形式相比傳統媒體在傳播上有著特有的優勢,越來越多的人會把閱讀量當做衡量商業價值的標準。因此才出現了刷閱讀量的現象。 10萬+是不少做公眾號團隊的追求,而這些極致的流量,不僅為這些公眾號引來了可觀的廣告收入,還會被風投相中。 去年以來,不少公眾號都獲得風投青睞: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于2015年10月20日完成B輪融資,估值13.2億人民幣;視頻類公眾號“一條“,于2014年11月完成了A輪融資,當時的一條估值幾千萬美金,如今已經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金額達千萬美金,融資后估值達到1億美金。 高閱讀量下帶來的是滾滾財源,難怪產業鏈中的各個環節都無法罷手。很長時間以來甲方、乙方、刷量執行公司其實都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大家都需要好看的數據裝點自己的業績,因此誰也不會點破。 微信公眾號刷閱讀量進行營銷推廣無異于虛假宣傳,但我國對于此種互聯網問題并無專門法律規制。此前,微信就曾對刷閱讀量進行過表態:對于用惡劣手段刷閱讀量的行為,微信團隊已經制定嚴格的防范措施和處罰機制。“刷量“者一經查實,將嚴格懲罰,不排除微信后臺采取封號措施。 而此次大V刷量事件爆出后,微信團隊又公開回應:會繼續加強技術手段,確保平臺的真實、公正和公平。““任何虛假的數據,對那些尊重游戲規則的運營者都是極大的傷害,平臺也不歡迎任何虛假的繁榮。 問題是,微信是對公眾號認證審核收費的,換言之,如果公眾號餓死了,微信也少了一條變現的收入來源。在這樣的利益鏈下,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微信真的會對涉假的公眾號閱讀量來真的嗎?
«
平安好醫生發起抑郁情緒關愛周 女性抑郁癥風險高于男性
|
在硬件產品上炒剩飯 谷歌開了一場毫無創意的發布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