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未來筑夢師,土巴兔2017屆校園招聘宣講會首站““北京清華站,圓滿落幕。作為清華大學2000屆的校友,土巴兔智能家居事業部總經理周力科以學長的身份重返母校,向所有飽含激情、想實現自我夢想的畢業生們拋出了橄欖枝,邀請他們加入土巴兔,共同實現中國的智能家居夢。到場百余人,學生覆蓋精密儀器、電子工程、材料、經管、計算機等多個專業,氛圍熱烈,座無虛席。
土巴兔智能家居事業部總經理周力科的分享環節 以下為演講實錄(有刪選): 大家好,我是周力科,95年進入清華,機械工程系,今天非常有幸回到母校和大家做一個分享。 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兩個環節,第一個我是怎么從一個機械工程系的學生,到現在成為一個智能家居行業的負責人,第二個也是和大家聊一聊未來我們土巴兔的智能家居想做些什么事。 我是在95年入學的,當時的清華還是5年制。到了96年的時候學校發生了很大的一件事,就是有了機房這個概念,而且機房是能夠上網的,這在當時非常轟動,然后大家要排隊,搶著才能進去機房。 另外,在那個很早的年代,有很多的軟件逐漸進入大家的視野,我記得唯一一個在我們教學中的軟件,AutoCAD。AutoCAD是在97、98年的時候進入到咱們的課程里面,在那之前,我們只知道手工畫圖,突然出現這個軟件,然后你會發現你熬一個星期畫的圖,可能在軟件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就實現了,這對我們來說當時是一個很大很大的震動,發現一個行業可以被改變得這么厲害。 除了像AutoCAD這樣的工具軟件,VC這樣的編程環境,還有幾個工具在當時的清華里面是非常流行的,一個是authorware,還有一個是Photoshop,這些軟件的普及,在當時就讓很多學校形成三大軟件愛好者派系,計算機系,自動化,機械系,也出現了喜歡互聯網、喜歡軟件的團隊。
宣講會現場氛圍熱烈,座無虛席 后來99年的時候,我們幾個同學成立了一個工作室。那時候中關村很多的小公司那就做一張光盤,比如諾基亞6188要上市,需要一個展示的程序,類似像這樣承接光盤的制作、多媒體的制作,還有就是一些廣告,我們成立了一個工作室來做這件事,這給我們帶來了更多的轉變,原來我們在課余之外學的一些知識,其實是非常有用的,是能夠帶來一些改變的。 2000年時候,有一件事情對我觸動比較大,那就是做畢業選題。當時是學生自己選的課題,那時候老師需要一些課件來輔助教學。我們就提出一個建議說,那能不能我們做一個多媒體課件,來幫助機械系的老師教學,這個課題因為特別新。最后是得到老師的認可,他對我說“行,這個跟我們這邊很符合,我們來帶這個課題“。后來我們來和系里一起做這個課題。所以我們當時很有幸,自己提出了一個課題,并且最后圓滿地完成了這個課題。 當時我做畢業答辯的最大感受是,這更像是一個小小的產品發布會,老師們都是用戶。而答辯則是在給老師講解怎么用。那天老師們變得特別親切,因為他需要你來講解這個軟件怎么用,你站在那個講臺上特別自信,原來自己真的可以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很多清華的同學都有出國的計劃,當年我們也是這樣,很多人就是按照設定好的路線來走,讀完所有的課程后再聯系一所美國的大學繼續深造。我也是按照這樣的路線來繼續完成我的學業之旅。但是不幸的是,我遭遇了概率中的拒簽,再后來又發生了“9.11“恐怖襲擊事件,留學簽證通過率進一步驟減。連續兩年,美國領事館對于北京高校的留學簽證篩選得都特別嚴格。2003年,在經歷了連續拒簽的郁悶后,我改道前往歐洲留學。歐洲的獎學金雖然不如美國,但是簽證政策是比較寬松的。 而在歐洲留學的那個階段,發生另外一件讓我印象深刻的事情。2007年臨近畢業季,荷蘭宜家在當地舉辦了一個面向學生的創新大賽,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商業創新提升帶給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當時我的學校有很多學習不同專業的學生參加活動。他們紛紛各抒己見,提出了很多天馬行空般的創意方案,每個人思考的出發點都各不相同。例如經管系的學生是從購物的環節上做優化;用戶體驗專業的學生則是考慮從用戶界面上下功夫;而機械和設計系的同學想到從手推車上做改進。 當時我和代爾夫特的學弟學妹們一起合作,制作了一個iPhone APP的Demo,當時iPhone一代剛剛發布,我們的理念是,消費者可以通過一個APP進行遠程瀏覽貨架上的產品,可以通過NFC標簽在賣場更加方便直觀地了解產品的價格,規格,尺寸等信息。利用LBS技術在室內進行導航,尋找想要購買的產品,可以在APP上觀看模擬的家裝實景,甚至還可以在回家后利用APP在線上進行下單購物。在那個時候,我們的想法還是挺大膽的,即便當時想要實現的功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學科能力范圍。但是最后把結果做出來的時候,大家發現一切都挺棒的,并且深信這些概念在未來會逐步得到實現。這個作品最終也獲得了當年宜家創新大賽的大獎,讓我們有幸前往瑞典宜家Almhult總部,和宜家高層們進行了一次交流訪問。
土巴兔攜手清華學子開啟夢想新征程 這件事給予我極大的鼓勵,也同時啟發了我“不要給自己設置任何限制,保持好奇心,做自己認定有價值的事!“。因為即使當時歐洲的同學都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就是專業人做專業事,跳出專業之外就束手無策,其實我們不必給自己設置障礙,做任何事情,我們可以想得更遠,用一種更開闊的視野來看問題,做事情。當然就因為保持這種突破自我,保持好奇的狀態,我接觸到智能化這個領域,并開始鉆研深造。 在荷蘭的求學和工作經歷讓我對互聯網、傳感器和智能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09年回國以后,我完全的投入了家電智能化這個探索領域。對家電行業來說,智能化能夠迅速快捷地幫助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智能空調能夠檢測到人的位置來進行送風;智能冰箱能夠識別到內部食物,對于食物的保鮮溫度進行智能調控。這些東西對于幾年前或許還是很前衛、新潮的概念,但是現在再去商場去購買空調、冰箱時,這都已成為了現實。 如今2016年,我加入到土巴兔后。在這里又給我一個全新的視野,那就是讓我們暢想如何基于家裝的機會構建一個智能的家。那么怎樣才是一個智能的家?我們可以想象幾個場景,當我們出門的時候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對于家里的環境了若指掌,攝像頭可以告訴我們家里的情況,門窗系統可以告訴我們門窗開關的情況。我們去廚房做飯,在廚房案板上可以搜索到一些菜譜,食材烹飪的相關信息。還有我們早上起床不一定需要鬧鐘,還可以是窗外陽光與自動播放的音樂來喚醒我們。當我們睡覺的時候,我們的空調、恒溫器會自動調節人體適宜溫度和濕度,讓我們能睡個安穩覺。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智能家,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健康、更舒適、更節能,而我們土巴兔就是想做類似于這樣的事情。 我們為什么能夠做這樣的事情,是因為現在是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所有物聯網的技術與云端、大數據、人工智能,正在幫助我們把這些想象中的場景慢慢地變為現實。但是這樣還是不夠的,我們最終領悟到,我們想要給用戶的,不僅是一個智能的家,更是一個具備智慧的家人。在未來,家本身,會成為你的家人。它會變成一個無處無在的角色,借助界面、家電、居室空間,了解你,懂你,關心你的飲食起居,早上讓你放心出門,晚上讓你安心回家,這些在可預見的未來是可以實現的。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我們需要很多資源和人才的幫助,那也就包括了在座的各位。所以在這個分享的最后,我向大家做個誠摯的邀請,來加入我們,我們一起來做一件不一樣的事情,我們一起來實現一個不一樣的家!謝謝大家!
«
BAT爭霸戰:百度將在哪里退出騰訊,并在未來穩定阿里巴巴?
|
如何保護金融科技平臺用戶的信息和資金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