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明星,各種數據都會有一個大的拉升,形象點說,明星是直播平臺的藍色藥丸,但這是很“傷身體“的。請明星來直播,本質上是在做營銷,都是來玩一次就走,粉絲也很容易被反挖。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關于最近花椒等直播平臺紛紛邀請范冰冰等明星做直播這個現象,如何評價。 事實上,許多直播平臺都曾玩兒“明星營銷戰略“,比如小鮮肉TFBOYS隊長王俊凱曾以個人身份在美拍直播,美拍還曾通過各種方式與范冰冰等超級明星合作,其官方宣傳有李宇春、井柏然、華晨宇、鞏俐、李冰冰、孫儷、李晨、劉亦菲、王子文、鄭爽等等明星。 ME直播找過鹿晗,天貓直播請過吳磊,具體就不一一列舉了。
直播平臺為什么喜歡明星? 許多人喜歡用微博來舉例子,新浪微博之所以能夠在騰訊、搜狐、網易各家微博中一騎絕塵,一個很核心的策略是“明星戰略“,就是邀請明星們入駐成為“大V“。新浪微博為了邀請明星入駐,成立了專門的團隊,一位朋友之前在這個團隊干過,那時候微博為了邀請明星不惜血本,團隊成員都要背KPI。現在直播平臺的明星策略,跟微博當初看上去是如出一撤,然而實際上卻不一樣:明星跟你合作時去直播一場,之后就很難活躍了,就是說,明星只需要一個與粉絲互動的平臺,現在看來,這個平臺依然是微博。所以說,直播平臺邀請明星入駐,都是一竿子買賣。 一個生動的例子是:范冰冰之前曾在美拍直播過機場,巴黎時裝周的時候,這是通過《ELLE》雜志牽線搭橋的,現在她又在花椒直播了。 所以,直播平臺玩兒明星策略,跟微博當初的明星策略是不同的。
之所以邀請明星,大概有幾個原因: 1、獲取用戶。就像滴滴、外賣平臺的補貼一樣,通過種種方式把用戶吸引過來之后,必然有一部分會留存下來,明星直播一場就走了,但TA的粉絲被吸引來了。不過,明星如果去別的平臺,TA的粉絲自然也會光顧別的平臺,粉絲是流動的,想要通過明星“圈“用戶很難。 2、提升形象。明星有不同的level,如果說能邀請到林志玲、范冰冰這樣的大牌,或者成為某位明星的“直播處女秀“,對平臺的品牌形象提升有好處,如果一個平臺能邀請到葛優,自然就給平臺打上了“好玩有趣“的標簽。 3、宣傳造勢。這是許多平臺邀請明星的核心目的,這個對廣告主、對投資人、對用戶、對行業都有很好的效果,明星來了,數據不錯,大力宣傳,之前Papi醬直播一場家家宣傳,一家比一家數據好,不就是為了造勢嘛? 4、廣告變現。如果一個明星本來就代言了某品牌,這個品牌又看中某個直播平臺的影響力,讓這個明星去這個平臺直播就會一種商業變現的手段了,之前歐萊雅、SK2等品牌的代言明星就曾在美拍做過直播。 不過我認為直播平臺不能依賴明星營銷。 有明星,各種數據都會有一個大的拉升,形象點說,明星是直播平臺的藍色藥丸,但這是很“傷身體“的。為什么?因為直播平臺成本已經很高,尤其是帶寬成本和內容成本。除了幾家秀場模式的過得很滋潤,其余大都還沒有盈利。請明星來直播,本質上是在做營銷,都是來玩一次就走,粉絲也很容易被反挖,范冰冰今天在美拍我去美拍看,明天在映客我去映客看。 對直播平臺這種還沒有獨立上市公司的行業來說,明星營銷眼下成本太高,或者說性價比太低,還不如把錢拿去做內容、做市場、做分發。就像射擊一樣,大公司有很多子彈,可以亂打一通,總會打著敵人。創業公司的一顆子彈則要百發百中,甚至一顆子彈打倆敵人。請明星有些浪費子彈,說白了,明星營銷就跟補貼大戰一樣,是燒錢,除非背后有金主,否則還是別常玩。 對于直播平臺來說,不論是UGC還是PGC,都還是要回到主播模式上,能夠持續生產內容的才是平臺應該去大力投入的。不一定是直接跟主播簽約給錢,而是把平臺盤活,內容生產與消費生態盤活,內容生產者即主播自然會涌入,會圈住,甚至明星也會吸引過來。不只是直播平臺,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賬號、微博諸多內容平臺都是一樣的道理。然而明星,并不是優質的內容生產者,況且他們有了微博。 還有我一直有一個觀念是,網紅時代,明星即網紅,網紅即明星。傳統的“大明星“不愿意去微博、直播平臺跟粉絲互動,只會被大家遺忘,這個時代明星太多了,每個群體都有自己的明星,甚至許多很火的明星你我都沒聽說過,注意力太分散了。還有,Papi醬是2016年第一網紅,她是明星嗎?當然是,MC天佑是明星嗎?當然是。直播平臺如果有能力將平臺上的主播扶持為明星,才是真正證明自己實力的方式。所以,與其花血本去請傳統大明星,還不如押注主播、造就明星。
«
你知道數據化運營的“五星級待遇“是什么嗎?
|
資本角逐單車共享市場 三個月結束戰爭言之過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