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航,似乎永遠只有兩種新聞,一種是 “收購“,一種是 “準備收購“。 這不,日前路透社有報道稱,中國海航集團正準備收購福布斯的控股股權,洽談中。想到本月初的時候海航旗下子公司才拿下了北京聯辦財訊文化傳媒的80%股權,這一巨頭近來對媒體的胃口似乎相當不錯。 據說,洽談的另一方是持有福布斯傳媒(Forbes Media)95%股權的香港財團““本匯鯨媒體投資有限公司(Integrated Whale Media Investments, 即IWM),以及,還有一家中國的媒體公司也在參與競購。 路透社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海航集團與IWM已經進行了幾周的商談,交易規模至少為4億美元。 最終,福布斯傳媒最終會否落入海航之手尚不得而知,可以知道的是,對于這一巨頭而言, 吞并媒體機構的 “好戲“才剛剛開始。有消息人士稱, “未來海航將繼續在國內外尋找高質量的媒體資產“,顯然, “海航想在它自己的航班上,以及它自己位于全球的酒店中,展示自己擁有或投資的出版物。“ 不管成功與否,對于海航而言這無疑又是 “秀肌肉“的好事一件,但百年福布斯,短短三年之內,轉手再轉手,總還是讓人幾分唏噓。 掙扎許久的傳統媒體,面對實力雄厚的企業/家拋來的橄欖枝,總是很難拒絕。比如投身阿里懷抱的《南華早報》,比如被貝索斯以個人名義接手的《華盛頓郵報》。 想當年,當這位亞馬遜的創始人將2.5億美金交付格雷厄姆家族,得償所愿地將擁有80年歷史的《華盛頓郵報》收入囊中時,外媒快公司創始人William Taylor曾表示了極大的觸動,甚至將此看作是 “商業世界發生巨變的一個坐標“,在他看來,這一收購, “不僅定義了媒體格局,還詮釋了所有公司和領導者所處的競爭環境。“ 對于傳統媒體被收購,人們從驚詫到平靜唏噓并沒有花上太多時間,以往專屬它們的空間連同驕傲被快速地擠壓,不能自救,就只能打包賣掉。 《福布斯》雜志創刊于1917年,在美國擁有680萬讀者群。2014年,IWM與福布斯家族簽訂協議,以4.15億美元價格收購福布斯傳媒95%的股權。 不過這筆交易直到今年年初才算正式完成,期間,雙方還經歷了漫長的糾紛““2015年,福布斯家族就IWM付款違約和公司行為不端向法院提起訴訟。原來,據金融時報報道,最初的協議顯示,IWM承諾的是首期支付3.5億美元獲得80%股權,剩余的6560萬美元則分期支付,而福布斯家族則表示并未收到部分余款。最終,于今年年初達成協議,了結了爭端。 IWM接手短短三年就拋售,或許也與這期間的種種不愉快有關?
«
VR全球遍地開花 從產品百態看各國市場格局
|
周航賈躍亭反目觸發危機 易到急尋接盤俠充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