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互聯網接入連接到四家商業銀行和支付寶、蔡福通和網上銀行。第二批包括快錢支付、平復、百都派等。3月31日,負責銀聯各項功能的“互聯網聯盟”平臺誕生。網絡的建成還明確了中國銀聯在“銀聯”下的“楚河漢邊界”和中國銀聯在“換乘線”上的“銀聯邊界”。據中國支付結算協會今日報道,自3月31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結算平臺(以下簡稱“網絡平臺”)已開始試運行,首批接入部分銀行和支付機構。在試運行期間,將驗證聯網平臺的系統功能、業務規則和風控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試運行后,其他銀行和支付機構將按照計劃和批量安排依次接入系統。3月31日,網通完成的第一筆交易由騰訊金融支付平臺發起,收付款銀行分別為中國銀行和招商銀行。騰訊富通也成為網通平臺上成功完成第一筆跨行結算交易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據財新網稱,第一批接入4家商業銀行和支付寶、財付通、網上銀行,第二批包括快捷支付、平安支付、百都支付等,每個月后,依次接入技術成熟的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網通取代了先前的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直接連接的模式。網通僅作為清算平臺,一端連接持牌支付機構,另一端對接銀行系統。網絡連接的完成也區分了中國銀聯的“楚漢邊界”、“銀聯下的銀聯”和中國銀聯的“換乘線上的銀聯”。第三方支付平臺可以選擇任意訪問其中一個,但不能再繼續直接連接到銀行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把握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資金流動;另一方面,可以降低銀行渠道拓展和維護的成本,為支付機構提供統一、公開的支付結算服務,節約連接成本,提高清算效率。過去,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機構繞過銀聯的直接聯合銀行,可以將數百家銀行與單一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連接起來。它已經成為一個事實上的“在線銀聯”。它不僅復制了界面,而且開設了多個支付賬戶,兩者之間的關系復雜,透明度低,第三方支付機構分別相當于構建自己的支付清算系統。不受現有清算制度的約束。互聯網平臺的誕生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意味著支付寶和微信用戶的數據將被互聯網聯盟平臺知曉,不再成為閉環系統的一部分。
«
拯救電視劇《大康秘書》或許拯救直播平臺
|
智能城市OFO大數據定位功能的全面開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