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業績情況直接反應在蘋果手機的市場表現上。 據路透社報道,全球最大代工廠及蘋果主要供應商富士康日前發布了2016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財報。該季度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30%,結束了持續四個季度的凈利潤同比下滑。 根據全年及前三季度的數據計算,富士康第四季度的凈利潤為687.7億臺幣(約合22.6億美元),而2015年同期為529.3億臺幣。該數字遠超分析師487.8億臺幣的預期。另外,富士康全年的凈利潤為1487億臺幣,同比增長1.2%。 這次公司的季度和年度利潤都出現同比增長,主要是因為去年第四季度以來iPhone 7的出貨量增長強勁。據IDC數據,去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出貨量7830萬部,同比增長4.7%。這樣的增長讓蘋果超越了三星重登出貨量冠軍,此增長主要受益于iPhone7和iPhone 7 Plus的不俗表現。 因為蘋果是富士康最主要的客戶,后者的營收嚴重依賴于前者。在蘋果的18家組裝廠商中,富士康就占據了其中的7家。在收入方面,蘋果大概給富士康貢獻了一半左右的收入。所以除了蘋果自身,最焦慮iPhone銷量的可能就是富士康了。 蘋果到底是富士康的蜜糖還是砒霜,僅從前幾個季度來看確實沒有那么甜。 雖然蘋果作為手機行業最賺錢的公司,一直以來都攫取90%以上的利潤。但近年以來手機銷量卻出現了下滑。 2016年10月,蘋果公布的第四季度財報數據顯示,公司的營收和盈利同比雙雙下滑、已經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并出現2001年來首次年度負增長。從手機出貨量來看,iPhone已經連續三個季度出貨量下降,同比也是連續下滑。 這些數據也直接反應到了富士康的業績上。2016年第三季度,富士康凈利潤為346.4億臺幣(約合10.9億美元),同比下滑8.7%;2016年第二季度,公司凈利潤為177億元臺幣(約合5.66億美元),同比下滑31%。 以此來看,iPhone的銷量情況似乎成了富士康業績的晴雨表。除了來自iPhone的不穩定因素外,其他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也不少。 為了扭轉這樣的局面,富士康一方面在不斷增強公司的代工能力,另一方面多元化布局尋求轉型。 為了獲得OLED屏及大面板的生產技術,富士康此前大筆收購了夏普公司。今年1月,公司宣布計劃在美國投資超過70億美元建立生產手機和電視顯示屏的工廠。 有報道稱,富士康還打算開拓半導體和芯片業務。富士康曾與ARM洽談半導體業務。而最近的消息稱,富士康正在考慮收購東芝的芯片業務。 另外,富士康之前還公布了一系列投資計劃。富士康表示會針對光學鏡片、玻璃制品以及金屬配件投資2.7億美元。 不知道富士康這樣的多元化布局會有什么樣的成果,但很明顯這對公司的未來發展是一件不錯的選擇。分析師認為,消費者對iPhone 7的需求依然強勁。而且今年正值蘋果10周年,下一代iPhone的市場表現應該也會十分亮眼。這對于富士康來說都是積極的信號。
«
蘋果中國大滑坡 建研發中心能否止跌企穩
|
微信小技巧匯總 微信最容易被忽略的幾個實用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