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續資金缺乏瓦解了樂視體育最為核心的版權壁壘,但運營能力不足才是樂視體育這類公司面臨的更為長遠的問題。 3月6日,樂視體育開了一次全員會。 在位于電通創意中心的樂視體育演播廳內,面對著幾百名樂視體育員工,樂視體育CEO雷振劍把所有的責任都攬了下來,“很抱歉讓大家承受了壓力與質疑,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問題?!?開會的原因在于,此前兩周,樂視體育相繼失去了亞足聯賽事與中超版權,樂視體育總裁張志勇與首席運營官于航先后遞交辭呈,這家公司曾經構筑的版權壁壘瞬間崩塌。 可以說,樂視體育正面臨著創辦以來最大的危機,它也正在為它曾經的“蒙眼狂奔“付出代價。 “我一直不相信他們放棄亞冠,“接手樂視放棄的亞足聯版權的體奧動力董事長李義東向《第一財經周刊》感嘆,“樂視不至于這點錢都湊不出,但真的就沒有湊出。“ 體奧動力擁有中超與中國隊的版權,這是中國體育市場里最有價值的體育資源,樂視體育曾與其在2016年2月簽訂2年27億元的中超轉播合同,隨后還完成了相互入股。 2016年4月,樂視體育完成B輪80億元融資,估值215億元,體奧動力正是在此時成為樂視體育股東?!绑w奧只是象征性地投了點?!袄盍x東介紹,投資金額在2億元。 雖然既是樂視體育的合作方又是股東,李義東去年過得并不踏實。在簽訂中超合同之后,樂視體育的資金就開始拖欠。體奧動力與樂視體育簽訂的合同中,每賽季版權費用分3期付款,“每一期都有拖欠,最長一期拖欠3個月。“ 不僅是體奧動力,其他版權方同樣遇到了類似情況。一位樂視體育版權部離職員工向《第一財經周刊》表示,自從2016年8月后,他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處理版權危機,“別人催得緊了,就吐一點出來,能拖就拖。“ 樂視體育這樣的行為也引起了亞足聯版權代理公司拉加代爾集團的注意,去年10月,拉加代爾集團非正式地詢問李義東,“如果樂視丟了你們要不要?“ 李義東當時并沒有多想,他一直認為樂視體育會把錢付上。直到2017年1月,拉加代爾集團與體奧動力之間開始有了務實的溝通。當時拉加代爾集團給了樂視體育一個月的緩沖期,但是這一個月里,資金依然沒有到賬。 違約中止函在2月23日樂視體育首輪亞冠播完之后由亞足聯發出,然而樂視體育并沒有對此公開發布任何消息,反而宣傳亞冠首輪新增會員收入突破750萬元,樂視體育頁面的會員付費業務在隨后幾天里依然含有亞冠權益,并仍在銷售,直到2月28日才正式公布版權合作終止。 在這一個多月里,李義東開始與包括蘇寧體育在內的播出平臺溝通。李義東問他們“咬不咬“,收到的回復是“咬!“ 一個“咬“字就像是一場廝殺與圍剿,誰先犯錯,誰就容易倒下,顯然率先犯錯的是樂視體育?!暗图夊e誤。“這是李義東對樂視體育在這場廝殺中的評價,“不敢想象他們會丟?!?要知道,亞足聯版權是在樂視體育平臺獨家播出,這是壁壘最高,最容易帶動付費的產品。除此之外,不論是中超還是英超都不具備這樣的壁壘優勢。 “既震驚也能理解?!皹芬曎愂逻\營中心前員工劉飛說,樂視體育之前的表現已經有這樣的跡象了,但是就這樣失去亞冠還是有些想不到。 樂視體育多少帶著些僥幸心理,在F1、ATP以及英超版權上,幾乎都在掐停信號的一刻才把拖欠資金補齊,但這一次,亞足聯版權方顯然更為主動。 “拉加代爾的心態與我們一樣,每次都拖拖拉拉,難道每個賽季都處在風雨飄搖的狀態里嗎?“李義東說,中超選擇新的合作對象同樣有這樣的考慮。 樂視體育至今并沒有對2017賽季中超轉播作出過明確說明,但按照與體奧動力的合同規定,3月2日樂視體育已構成事實上的違約。 其實,在此之前,樂視體育“不拿中超“的信號已經顯現。在融創中國入股樂視成為第二大股東之后,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在一次針對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樂視體育今年就不用買中超了,中超十幾個億我覺得沒有意義。“ 而體奧動力也早已覺察出異樣,事實上,從簽約開始,雙方的關系就不像外界看起來那樣緊密。在2016年樂視體育拿下中超版權的發布會上,李義東引用了北島的一句詩:在江河凍結的地方,道路開始流動。 如今,道路偏轉了?!拔业闹v話很短,“李義東回憶說,“當時也不知道他們能撐多久?!皩嶋H上,樂視體育并不是體奧動力的最優選擇,它更像是一個計劃外的合作,這關系到體奧動力股東華人文化與騰訊、阿里巴巴之間的關系,“現實情況把結果推到了這一步。“ 在中超版權簽約后不久,蘇寧集團高層邀請李義東去看江蘇蘇寧的亞冠比賽,這位高層明確告訴李義東,“中超我們也要。“李義東心里也有底了,“我知道他們會接?!?中超可以說是中國體育產業里最具標桿與商業價值的產品,樂視體育自身并不想放棄,不管是劉建宏還是雷振劍都希望可以繼續履約,“問題出在集團層面。“ 樂視體育一直作為樂視集團下的子生態存在,但是與樂視其他子生態一樣,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部分的邊界模糊不清。以孫宏斌談樂視體育為例,他入股的只是上市公司樂視網,與樂視體育并不相關。從邏輯上講,孫宏斌并沒有資格參與樂視體育的業務。 但是,這就是樂視體育的現實困境,從樂視體育誕生之初就強烈依靠背后樂視集團的供血。樂視體育的命運從一開始就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從融資開始就如此。 一位看過樂視體育融資文件的投資人告訴《第一財經周刊》,樂視體育的融資都作出了上市承諾,同時,如果未能上市,投資方有權要求大股東以一定的價格回購股權。 “看起來像是股權融資形式,但實際上是賈躍亭個人的信用貸款?!吧鲜鐾顿Y人說,這樣的融資形式最受第三方理財機構歡迎,所以會有大量的理財產品被賣出。 在他看來,樂視體育并沒有多少核心業務,版權變現需要極強運營能力,樂視體育并不具備。但是憑借當時的體育投資熱潮與版權積累,樂視體育在不到一年時間里估值增長近10倍。 然而,80億元的融資并沒有完全用到后來的業務中。孫宏斌在那次電話會議中明確表示,80億元的融資中有30億用在了別的地方。賈躍亭的說法則是,體育融資完成之后把早期從控股借走的款項還上。 “用體育融完資,很快就挪走了?!耙晃粯芬曮w育股東告訴《第一財經周刊》,只給樂視體育留了很少一部分資金。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在剛剛完成融資之后,樂視體育就在版權支付上接連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一個可以確認的事實是,樂視體育的80億元融資并沒有完全用于后續業務中。“如果資金在,他們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吧鲜龉蓶|說。 對照樂視體育兩輪融資與購買版權情況,《第一財經周刊》發現,在A輪8億元融資后,樂視體育拿下英超在香港地區的獨家權益,金額接近4億美元,且需要建立銀行擔保,這意味著僅憑樂視體育自身的融資能力并不能完全支付版權費用。這是每一個樂視子生態的宿命,控制它的還是樂視集團。 當樂視的資金整體出現狀況時,樂視體育不可避免受到牽連。在賈躍亭發布內部反思信后一個月,樂視體育同樣發布了自己的內部公開信。 樂視體育重新劃分了內部架構,成立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線下商業事業群和體育消費業務事業群,將之前的賽事運營、內容媒體平臺、智能化(體育場館、硬件)以及增值服務等四大版權重新劃分,其中增值服務歸于新媒體及線上事業群,智能化歸于體育消費業務事業群,四大業務中的兩項被收縮。 樂視體育早期中層員工王勇告訴《第一財經周刊》,樂視體育內部沒有把自己單純定義為體育媒體平臺。在2015年期間,樂視員工在開會時都會盡量少談媒體屬性。作為一家互聯網體育公司,樂視體育認為應該更多與智能化、技術等因素關聯。 即便是互聯網體育公司也依然要回到體育產業本身的邏輯上。體育并不像其他互聯網一樣可以高速成長,而是一個需要時間養成的產業。 在一個需要馬拉松式長跑的行業里狂奔,得到的后果很可能是猝死。負責賽事運營的邱志偉與劉志杰在2016年上半年相繼離職,而在智能化業務上,盡管有樂視自行車產品,但是銷量并不理想。“除了樂體員工,我在街上還沒有看到過誰騎樂視的自行車?!巴跤抡f。 多位離職員工都表示,入職之前的設想與實際入職后情況會出現很大的落差?!昂芏鄸|西只停留在設計層面。“劉勇舉例,在他任職時,電商業務已經談論了很久,可直到現在也沒有多少產品售賣。 這也是高管們遇到的問題,除了邱志偉與劉志杰,樂視體育總編輯敖銘在任職半年后離開,總裁張志勇同樣在半年內選擇離開。 “就像是一個黑洞。“王勇形容這個現象時說,“很多高管來了不是不想做,而是完全開展不下去?!八x職以后偶爾也會與樂視體育員工聚聚,最近一段時間聽到的更多的是他們的反思與梳理,“如果樂視依然有錢,這些問題是會被掩蓋的。“ 粗放,是離職員工的另一個明顯感覺。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這家2014年就拆分出來的公司直到一年后才建立了自己的人事與財務部門,在此之前,都由樂視集團管理。 新的架構調整某種程度上是對原來業務模型的否定,然而原來的四大業務支撐了樂視體育超過200億元的估值,雷振劍曾反復說明的一點:樂視體育的目標不止ESPN。 現在看來,樂視體育務實的目標也許是先成為ESPN。從整體業務上,樂視體育拿得出手的也只有媒體板塊,而這一板塊的負責人劉建宏已升任聯席總裁,負責版權的于航從副總裁一路晉升為首席運營官后離職。 “實際上,樂視體育還是在做簡單粗暴的購買行為。“王勇說??梢哉f,版權是媒體平臺最重要的壁壘,然而資金一旦出現問題,壁壘也會蕩然無存。 回顧樂視體育從完成A輪融資至今,一個至關重要的節點便是2016年7月原定在鳥巢舉辦的國際冠軍杯比賽取消,從那之后,壞消息開始接連不斷。 “鳥巢是分水嶺,從那之后不管是對投資者還是協同合作單位都是一個重創?!皹芬曮w育離職員工李正告訴《第一財經周刊》。 國際冠軍杯比賽之后,賽事運營中心總經理劉世杰便選擇了離職,樂視體育賽事運營部門也有多位員工離職,劉飛是當時賽事運營中心的員工,他也見證了賽事運營部門的起落。 2015年年初,劉飛入職樂視體育賽事運營部門,當時只有不到10人,到四五月時已經有四五十人,相當于樂視體育為了國際冠軍杯比賽臨時搭建了團隊。據劉飛介紹,整個2015年,除了國際冠軍杯,賽事運營部門還做了路跑等項目,基本處于稍稍虧損狀態。 到了2016年,隨著鳥巢國際冠軍杯比賽的取消,整個團隊就散了。“當時再去提新的賽事已經很難推動了?!皠w預感到這是公司戰略層面的變化,很快就轉崗到其他部門。 幾乎同時,李正所在的版權事業部也遇到了問題,在他手上需要后期維護與管理的版權多達五六十項,“很多版權簽約的權益并不清晰,比較亂?!?在版權數量繁雜的同時,樂視體育內部并沒有劃定優先級,這讓李正有些無從下手?!盀槭裁床话褍炠|版權資源先做起來?“這是李正在樂視體育工作半年時間一直的疑問。 而他選擇離開樂視體育的原因也是樂視體育的版權費用拖欠,“體育圈就這么大,大家都彼此熟悉“,這樣的拖欠行為已經影響到個人誠信。李正之前供職的體育媒體幾乎沒有存在拖欠費用的問題,這并非是一個行業的正常現象,但在樂視卻成了常態。 雷振劍在全員會上表示,暫時失去版權可以去做更精細化的運營。但也許他也知道,失去頭部版權,意味著失去了幾年的機會,樂視體育已經不在牌桌上了。 樂視體育CEO雷振劍在全員會上稱,暫時失去版權可以去做更精細化的運營。但失去頭部版權后,樂視體育已經無法成為主要玩家了。 李義東透露,與蘇寧體育的合作將是長期合作,此外,華人文化與蘇寧體育正在洽談股份轉讓事宜。這意味著,亞足聯此后3年的賽事版權、未來4年的中超版權、截至2019/20賽季的西甲版權,都將集中在蘇寧體育播出,此外,還包括2019/20至2021/22賽季的英超版權。 在李義東看來,只有頭部資源可以讓一家體育媒體平臺迅速建立護城河,但同時也需要承受前期的虧損,“沒有錢很難玩?!?騰訊體育與蘇寧體育幾乎拿下了這一階段中國市場的所有頭部版權,騰訊主攻籃球,而蘇寧包攬足球,體育媒體市場的雙平臺已慢慢顯現。擁有頭部版權的平臺也更有議價能力,版權方在看中版權費用的同時也在意播出平臺對賽事的傳播,留給樂視體育的機會也許只有今年競標的CBA了。 在中國,ESPN是所有新體育媒體平臺的目標,也是最容易展現給投資人的故事。然而,中國體育媒體平臺一直由免費的電視機構承擔,想要建立一套新秩序并不容易。 擺在它們面前最重要的一座大山便是CCTV 5。樂視體育聯席總裁劉建宏在去年年底由樂視主辦的體育論壇上曾公開表示:“我們將版權抬到了天價,那么商品就應該符合商業邏輯。我認為,不應該有那么多電視臺免費播出中超,這是對中超商業價值最大的傷害?!?這被外界解讀為對體奧動力的施壓,李義東承認,這是長期轉播格局造成的現狀,改變需要時間。以中超為例,因為歷史原因,中超比賽在甘肅衛視與青海衛視都會播出,本賽季實現付費播出的可能性并不高。 但是在下賽季,完全擁有中超版權的體奧動力將重新調整播出策略,并配合新媒體平臺推行付費,“合同中規定地方體育頻道要播出,但并沒有說直播。“一個設想中的辦法是:地方體育頻道在上半場結束時播出,新媒體與地方體育臺形成差異化服務。 一個不為人知的事實是,雖然樂視體育與拉加代爾簽訂的是全媒體獨家版權,但是其中依然存在著央視體育頻道播出的條款,在實際播出中,樂視體育為了推行付費業務并沒有給央視播出,合同終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也與此相關。 “我們也一樣,“李義東說,“這很奇怪,版權方既問我按照市場價格要錢,又要保證在免費平臺上曝光?!斑@相當于一個死局,央視憑借自身優勢低價播出,而新媒體平臺以高價播出。 體育媒體版權市場在中國并非是一個完全商業化的市場,樂視體育率先破了局,但結果摔得很慘。 樂視體育從去年就推出了590元年費會員,號稱僅足球就可以收看50多項賽事,然而現實是殘酷的,這些比賽對于用戶來說吸引力并不強,這是中國體育消費市場環境所決定的。以英超為例,這項在中國最受球迷歡迎的體育賽事,其一年付費人數只有103萬,這還包括購買單場次的用戶。 這就是視頻行業發生的故事,所有人都知道路在哪里,但是所有人也需要承受到達前無盡的黑暗。不能承受高競價與虧損,只能被新人趕下牌桌。 接受《第一財經周刊》采訪的多位離職員工表示,樂視體育給他們這樣的年輕人提供了最好的平臺,這是在傳統體育媒體所不能接觸的資源。 商業世界是殘酷又公平的,如果一家公司沒有足夠的資金,又沒有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只能離開這個行業的中心。 在那天的全員會上,樂視體育副董事長馬國力同樣在場,這位曾擔任央視體育中心主任的行業大佬對下面的年輕員工表示,中國一定會出現新的體育媒體平臺,他依然看好樂視體育。 新的體育媒體平臺會出現,但是不是樂視體育呢?至少現在看來還不是。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劉飛、王勇、李正為化名。 本文版權歸《第一財經周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
“葫蘆娃”引糾紛:愛奇藝和奔跑吧兄弟被訴侵權
|
錢內助:銀監會印發風險防控意見,抵押類平臺或更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