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同樣的事情,所占的角度不同,就會得出截然相反的結論。近日,有網友爆料“國美旗下三大P2P平臺之華人金融(www.5262.com),其(可交易)債權轉讓標高達111頁......“的消息在網上不脛而走,也引發了兩種截然不同觀點的激烈爭鋒。 從悲觀角度看待這一問題的人認為,債權轉讓標多是不是投資人群體擔心風險,集體“拋售“啊。這樣的平臺還可以相信嗎?也或者是不是這個平臺缺少資金的無奈之舉?如果這樣想,心理難免會出現恐慌。 但如果冷靜下來,用專業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我們就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專業人士介紹說:“一家平臺的標的如果有很多人拋,又有很多人接,則說明平臺用戶很活躍,而不是風險大。二級市場越活躍越好。“ 看到這句話,就為我們搞清楚華人金融債權轉讓標多,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提供了依據。其實,只要我們能了解華人金融標的的運營情況,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了。登錄華人金融官方網站查看目前推出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可以發現第一頁的10個標的,除了剛剛發出的華金29天投、華金月月投之外,其它八個標全部滿標。這就可以說明,華人金融的互聯網理財產品是深受廣大投資者親睞的,不然也不會銷售的如此火爆。 那么,現在問題來了。既然華人金融的標的這么有市場,為什么還要有人轉讓呢?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以房地產市場為例子,來形象地比喻一下。 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紅火程度有目共睹,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價可以說是芝麻開花節節高。為了抑制高房價,政府紛紛出臺限購令。每當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限購政策一出臺,二手房交易量就變得活躍起來。這是因為買房的有剛需,賣房的急需現金或是低買高賣。 互聯網金融產品的債權轉讓也具有一樣的規律。有的人為了滿足對現金流的需求,將手中的的標的變現,這本身就是一種正常的經濟行為,也恰恰說明這個市場是非常活躍的。 其實,可以進行債權轉讓交易的平臺不僅只有華人金融一家。例如,陸金服、紅嶺創投、人人貸等網貸平臺都有債權轉讓的模式。其中,拍拍貸可交易債權轉讓標的有300多個,人人貸、團貸網、有利網等平臺的債權轉讓標全部售罄。 業內人士最后指出,有賣有買說明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影響力正在日益擴大,這也符合目前行業良好發展的現狀。還是那句話,都是二級市場活躍“惹得禍“。
«
谷歌宣布給云計算業務品牌改名 集成更多人工智能技術
|
聲要柔,臉要媚,女大學生揭秘直播法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