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攜手ofo對外聯合發布《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主要城市騎行報告》。該報告以ofo小黃車海量出行大數據為參考,首次采用城市騎行指數作為評估指標,通過對單車使用水平、節能減排水平、健康貢獻水平、停車設施水平、服務環境水平和社會文明水平六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對北京、上海、廣州等20座國內一二線城市的共享單車發展水平進行評估排名。行業專家分析稱,這是中國首個全面、專業的對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騎行情況做的集中梳理和數據研究,對透視我國城市慢行交通發展現狀、追蹤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推動智能綠色城市建設事業起到參考作用。
曾經的自行車大國被喚醒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老三件“之一的自行車風靡中國,其在城市交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1993年,中國城市自行車平均保有量達到頂峰,每百戶家庭擁有自行車197輛。自行車漸漸成為老百姓的代步工具,我們常常能從過去的影像材料里看到上下班和上學放學的時間段,自行車如洪流般穿行在大街小巷的畫面。 但隨著汽車的普及,騎車出行的人數驟減,自行車漸漸淪為“窮人的交通工具“。而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使得道路空間資源越來越緊張,自行車的通行條件和停放條件受到越來越多的侵占和威脅。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中國的自行車人口不斷下降,30年前,63%的北京人將自行車作為首選交通工具,而如今已經降至12%,作為自行車大國的中國的光輝日漸消淡。 隨著城市生態環境日益脆弱,一次次的霧霾預警,無休止的交通擁堵,還有每日高昂的出行時間成本,讓城市生活變得不堪重負。城市生態環境的重建呼喚綠色出行。 2014年,ofo成立,首創共享單車模式,開始引領自行車行業全面復興。在ofo的帶領下以低碳環保、綠色出行為理念的共享單車行業引人矚目,取得飛速發展。當共享經濟時代的到來,曾經的自行車大國被喚醒,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以一種全新的姿態迎接互聯網新經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ofo為傳統自行車行業注入新血 互聯網一直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特別是當下風頭正勁的互聯網經濟,更被不少國家視為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互聯網經濟重在創新。這和中國經濟當前的新常態不謀而合。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已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互聯網正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 作為互聯網時代創新模式代表的ofo小黃車,與具有國有自行車老牌的合作完成了“互聯網+傳統產業“的鯉魚躍龍門,依靠新動能帶動舊動能實現共同騰飛。飛鴿市場部總監王治國表示,在ofo小黃車投產前,正值行業下滑,產能需求不高之時,而ofo的加入無疑是飛鴿的一次機遇,如今飛鴿對共享單車的生產規模已達每月40萬輛。無獨有偶,同樣與ofo合作的上海鳳凰在A股表現神勇,出現連續多個漲停板,ofo給傳統自行車企業注入的生機不容忽視。 共享單車的火爆為我國自行車行業帶來的產能為2000萬-3000萬輛。短期來看,自行車廠商訂單翻番,行業重拾活力;長遠來看,消費者騎行文化可借勢培養,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有望進一步改善。
自行車王國重煥生機 在民眾環保理念加深,健身需求增長的現狀下,互聯網共享單車的問世又為“自行車王國“增添生機。隨著以ofo為代表首創共享單車模式的出現,在有效解決最后一公里出行難的問題同時,在全國掀起了綠色出行,健身騎行的新風潮正引領自行車行業全面復興,中國這個自行車大國也正在不斷進化。 在中國,由ofo在全球首創的“無樁共享單車“模式自推出即大受歡迎,成長迅猛,而其開放、連接、共享的產業供應鏈模式也讓一度慘淡經營的自行車市場重燃生機。作為全球最大共享單車平臺,首創無樁共享單車模式的獨角獸,ofo以產能、質量、設計為主要標準,與鳳凰、飛鴿等我國有知名自行車品牌進行合作。在技術、產品、商業模式、供應鏈等具備優勢,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ofo已覆蓋國內44個城市以及新加坡、英國倫敦和美國加州等地,連接車輛超過250萬輛,為超過3000萬用戶累計提供出行服務5億次,無論從國內還是全球來看,都已是不爭的無樁式共享單車第一品牌。 專家認為,共享單車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正逐漸替代家用汽車步行公共交通的出行模式,快速發展中的共享單車正改善著我國城市居民的出行模式,也對我國交通新體系建設產生深遠影響。
«
如何快速增長個人財富 選擇網貸是正確打開方式
|
每日話題:同程旅游與萬達旅業合并 估值超200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