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21 分類: 行業資訊
貓撲游戲頻道頁面 2003年,《大眾軟件》雜志稱其為當時最火爆的中文私人社區,并花了七個版去報道貓撲。那時候,貓撲用戶以20-30歲的年輕人為主,這個原來專業而小眾的論壇逐漸演變成了一個綜合而草根的社區。 據當時《大眾軟件》的報道,隨著商業化的步伐加快,貓撲頁面幾乎是空白的地方塞滿了廣告,甚至妨礙到了閱讀,帖子的質量也已不能跟建站之初相比,個性化也在消散。2004年,貓撲被千橡互動并購之后,這種趨勢有增無減,版面和廣告進一步擴充,不過從商業上來說,它也成為與天涯齊名的兩大論壇。 當時的貓撲,是不少當時著名事件的發源地,據百度百科,這些事件包括網絡紅人“小胖“;“虐貓事件“懲處罪惡的人肉搜索;“網友防災自助手冊“的流傳;救助西安孤苦老人行動;家樂福事件等。貓撲更是人肉搜索的鼻祖,后來更是單獨設置了“人肉搜索“的版面,章澤天也曾經在這里以“奶茶妹妹“的稱號被人肉搜索過。 然而貓撲盛于草根,也被不少早期用戶嫌棄越來越低俗,甚至連知乎上一位自稱曾經的員工也反思當時“做的太多太快,想的太少“: 因為公司的KPI導向壓力,因為當初我們都是非科班出身的,由資深用戶成為員工的。所以執行力很高、想法很活躍,但是卻缺少大局觀。什么能火,什么能成為熱點我們就做什么,而且做的都很不錯。卻沒想到人肉搜索做火了,貓撲就被打上了人肉搜索的標簽。趙趕驢、美胸大賽做火了,貓撲就被打上了低俗情色的標簽。這些標簽一旦被打上,摘掉就很難。于是人肉搜索引發的關于隱私的爭議,因為低俗一直被網管辦等單位列為出頭鳥,甚至導致了關站半個月這種致命性打擊。而最重要的是,因為這些標簽太深太重,導致貓撲BT、YY文化的失傳,被誤解。很多用戶以為BT就是最賤尖酸刻薄,YY就是意淫低俗。更多用戶都已經不知道什么是BT、YY了,來貓撲就是為了找情色、低俗等各種內容。 對于用戶而言,那個曾經純凈的游戲凈土貓撲早已不存在,剩下的可能只記得這個社區后來的魚龍混雜和光怪陸離。 如今,曾經風靡一時的貓撲社區衰落,不可否認與PC時代的逝去貓撲沒有及時轉型有關,畢竟網易論壇和搜狐社區都“因為業務發展需要“相繼停止了服務。此前,搜狐社區關停之時,36氪就查詢過,在社區中,搜狐社區還排到了第四,貓撲的排名更是慘淡得只有16名(最新數據還是16名)。 貓撲在社區論壇網站中的排名 貓撲排名走勢 來源:Alexa 然而,對于貓撲而言,更致命的可能是商業化方式對用戶體驗的侵害,導致用戶不斷流失。 36氪此前就分析過,社區要生存下去,當中的社交活躍度和內容質量,都甚為重要。 一方面,社區運營中,KOL和優質內容極為關鍵,然而隨著用戶數量的膨脹,用戶素質參差不起和水軍日益增多,劣幣驅逐良幣,優質用戶自然就流失了;一方面,隨著新型的微博、再到后來微博的沖擊,依靠PC的產品形態和用戶體驗早已跟不上,加上KOL極易被新型平臺挖走,一旦KOL離開,不僅優質內容進一步流失,而且民心也隨之失望,離開也是自然之事。 據Bianews,2006年,貓撲網為求更大的廣告利潤,高調宣布轉型,進軍門戶行列。陳一舟認為門戶模式更有于貓撲將流量變現,2010年還表示要將貓撲獨立運營,兩三年內登陸國內或香港創業板。但直至2012年,貓撲都未實現上市夢,其資產反而被劃歸至美麗傳說。 對于現在的互聯網而言,貓撲社區早已經是明日黃花,早已今非昔比的它,如果還能找到東方網這樣的買家,當然是想把自己賣出去,只是今天門戶陸續關停社區的今天,有誰愿意買排名還不如搜狐社區的貓撲?即便有人買,貓撲又還值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