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2-17 分類: 行業資訊
(圖自劉強東個人頭條號) 京東便利店采用的是加盟模式。店主報名加盟,京東審核資質,確定合作后雙方簽訂合同,再由京東對店主進行培訓。以上四個環節完成之后,店主便可以裝修營業。雖說是加盟模式,但店主不需要向京東支付任何盟費費、管理費、培訓費。唯一收取的“質保金“,是為了約束和規范店主的銷售行為。京東表示: 必須承諾店中經營的商品 100% 保真,假一罰十。 門店經營所需的房租、水電、裝修和進貨等費用由店主自行承擔。 京東表示,除了提供貨源外,京東還將輸出品牌、模式和管理。京東便利店店主可以自主選擇兩種進貨模式。 100% 進貨模式:所有商品京東進貨,店主在京東掌柜寶下單,由京東負責物流配送到店。 部分進貨模式:部分商品京東進貨,配合其他進貨渠道。 其中,京東將會對 100% 從京東進貨的店鋪給予更多市場活動等各支持。目前“京東便利店“規劃的主營品類是快消品,其它如 3C、家電、服飾、家居等品類可以支持部分擺樣和代下單付傭模式。 不一樣的便利店,一樣的風口 通過上面的介紹,“京東便利店“的真面目已經浮出水面了。它與“便利蜂“是完全不同的便利店。“便利蜂“為直接管理模式,主要開設在一線城市繁華地段或商圈等附近,租金和運營成本都是從自己腰包里出。因此,和 30 億只能開 1 萬家店的“便利蜂“相比,“京東便利店“的成本可以說是非常低。
(開設在一線城市的便利店) 但不論是高大上的“便利蜂“,還是走鄉村路線的“京東便利店“,都是“新零售“概念火熱下的一個縮影。除了京東,還有阿里、小米等巨頭也在努力布局線下渠道。 所謂的“新零售“概念,最早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在 2016 年 10 月提出: 新零售是廣義模式下O2O的全面升級。新零售=線上+線下+物流,其核心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會員、支付、庫存、服務等方面數據的全面打通。 馬云不僅說了,還迅速行動了。入股銀泰百貨、蘇寧電器之后,2016 年 11 月阿里巴巴又入股三江購物。今年 2 月 20 日,阿里巴巴又與擁有 4800 家線下門店資源的百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表示將把上海作為新零售的實驗場。 巨頭們為何都對線下產生了興趣?事實上,隨著流量紅利的逐漸消失,發展勢頭迅猛電子商務巨頭們已經不得不面對發展的天花板了。 而在“百萬便利店“計劃之前,京東也早就開始表現出對線下流量的渴望,此前京東投資永輝超市,同樣是看中其 350 家線下店鋪。 2014 年,京東曾經開展過萬家便利店計劃,當時合作方多為知名便利店連鎖品牌。 2015 年初,京東就開始在全國建立“縣級服務中心“和“京東幫服務店“。其中“京東幫服務店“就類似于便利店。 2015 年底,京東成立新通路事業部,為中小城市的超市提供包括從品牌商直接采購、倉儲配送、營銷支持及門店系統管理等服務。 此次承接“百萬便利店“計劃的也是京東新通路事業部。 京東的便利店能開好嗎? “京東便利店“勢在必行,而且劉強東的目標還不小,一來就是百萬家的KPI。不少業內人士對于京東能否開好便利店還存在不少質疑的聲音,畢竟過去成功的便利店系統都是直營店或者直管店。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大城市的便利店,農村便利店的“坑“更多: 消費群體不成熟; 便利店運行成本高,加盟模式易失控;(貨物真假,價格高低等) 此外,京東便利店講究形象,對于店主來說投資和運營成本都高于傳統店。除非京東便利店能比隔壁店的銷量有顯著提高,否則如何吸農村的店主們自費裝修為京東的“百萬“ KPI出錢出力? 當然也支持京東大力發展線下便利店的觀點。對于線下店來說,如果能利用電商平臺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幫助自己的小店選品、定價和庫存管理,也不失為一種雙贏的合作方法。 “京東便利店“能交出怎樣的答卷,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