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很火的時候,出來了一個滴滴拉屎,當然這個APP與滴滴沒有任何關系,只是某作者的奇思妙想,就這么把一個看似喪心病狂的APP給捧火了,據說,現在真的有人在做滴滴拉屎這款APP了。 它火的前提條件是“借了滴滴的大勢“,本質條件是“這確實是全球人們的剛需“,輔助條件是“網絡猖獗時代大家都偏愛的重口味“特色。 當滴滴打車已經被最大化普及、從補貼戰轉向起步價上調、從瘋狂拉攏用戶到趨于平靜與調整運營姿態,滴滴拉屎也就過了最熱的時候,然后開始面臨著來自滴滴的否認:一切借著滴滴名義做推廣的都與我們無關。滴滴的如火如荼與趨于穩定,除了為國內帶來一場新的互聯網變革之外,也講述著一個時代的境遇;滴滴拉屎這類借著名氣起家的產品,有內容可能會產生新的立足點,無根基則只能風過如山倒。 于是我們得到了一種觀念:借勢飛起來的不一定就是好豬。 滴滴打車之后,日前最火的還是共享單車,從共享單車到共享電動車、共享汽車,以及與它們息息相關的各種政策與問題,隨著這波熱浪而來的是:騎行導航““ 共享經濟是物質豐富、擁擠時代的產物,共享單車是在步行與坐車之間小短途的市場新發展,隨著各種理念、對未來美好出行的各式暢想的出現,共享單車逐漸進入火爆期,資本、創業者紛紛入圍,但與所有的行業發展一樣,共享單車也遇到了瓶頸期:用戶亂停亂放等等問題,轉身往深處走的同時,正是共享單車從最熱走下來的轉折點,也是騎行導航這些想要借勢飛起來的產業的易產階段。 共享單車與滴滴的產生環境不同,前者是滿大街都是互聯網創業者的時代,而后者則是開辟這個景象的時段,所以共享單車的未來很難與滴滴相同,它能做的只是面對現有的問題,給出最貼合實際的服務。 解決了自身商業模式問題的同時,才是從瓶頸期走出來的日子。 騎行導航的路在哪?借著共享單車的風口而起,不一定非要只掛在這一棵樹上,從借助共享單車的風口開始,找到各類騎行用戶的“導航“需求,確定新的用戶需求立足點,才會有未來。
«
水太深!《白鹿原》停播了 還不看看影視劇投資這些大陷阱?
|
頻繁遭遇網絡襲擊:美國政府指控俄政府為“幕后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