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4 分類: 電商動態
好消息和壞消息兄弟倆總是喜歡一起出現。這在TCL集團發布的2016年業績報告和2017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中得到了很好的解釋。根據TCL集團2016年業績快報,TCL集團2016年營業收入為1064億元。該公司家電集團的業績顯著增長。空調、冰箱、洗衣機銷售同比分別增長43.8%、22.7%和11.8%。可以看出,TCL集團在許多業務的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然而,相比之下,人們會感到驚訝:與2015年相比,TCL集團2016年收入同比僅增長1.79%,營業利潤僅為1.28億元,同比較上年13.4億元下降90.47%。相應地,凈利潤下降。2016年實現凈利潤21.37億元,同比下降33.84%。為什么TCL集團的好消息和壞消息形成如此鮮明的對比?罪魁禍首可能是令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頭疼的通信業務。根據公告,不難得出結論,營業利潤、凈利潤、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基本每股收益和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主要是TCL通信業務業績大幅下滑所致。早在2016年,TCL通信經歷了高層變動、退市私有化、業務重組、大規模裁員等一系列變化,但仍未能挽救手機銷量下滑的局面。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理解并指出,也許TCL本身缺乏制造手機的基因,現在做得不好是正常的。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可謂喜憂參半。雖然華為、oppo和維梧正在搶占大部分市場份額,但聯想、中興和TCL等老牌手機制造商正在失勢并感到悲傷。在衰落的軍隊中,TCL通信無疑是最嚴重的。4月7日,TCL集團發布了2016年業績報告。報告中提到,由于海外手機市場低迷、關鍵部件成本大幅上升以及中國全面重組,TCL通信2016年業績同比大幅下滑,2016年TCL通信銷售手機6876.6萬部。從TCL手機的整體銷售數據來看,近7000萬臺的銷量并不是小數點。然而,仔細研究這一數字將不可避免地使TCL通信陷入尷尬。首先,我記憶猶新的是,TCL通信在2016年初宣布,2015年TCL通信全球手機銷量超過8355萬部,成為全球第五大手機制造商,并贏得了國內手機制造商第一次海外銷售的寶座。相比之下,2016年的銷量為6876.6萬輛,較2015年下降17.7%。其次,在近7000萬部智能手機的銷售中,只有3898萬部智能手機,與2015年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較小時相比,下降了18.79%。從TCL智能手機的比例來看,不難理解為什么TCL通信的銷量如此之大,但它還沒有被列入任何第三方機構的名單。TCL通信2016年的萎縮趨勢在2017年持續。2017年第一季度的業績預測與2016年業績報告同時發布。根據預測,TCL集團預計2017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6.5億元至7.5億元,同比增長83%~111%。集團所有產品均實現良好增長,僅手機業務大幅下滑。報告稱,海外手機市場持續低迷,TCL通訊業績同比下滑。TCL一季度銷售通信設備及其他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功能手機)1054.6萬臺,同比下降38.7%,2016年同期為1721萬臺。如果這種下滑繼續下去,TCL通信2017年的市場表現只會更差。近一半的功能機和大量低端智能機無法為TCL通信帶來可觀的收入和凈利潤。因此,TCL通信業務的流失可能會越來越嚴重。李東生渴望改變,但沒有任何效果,他主宰了商場30多年。他沒有看到TCL通信的問題。他很早就意識到,TCL手機需要做出改變來扭轉下滑趨勢。事實上,TCL通信在2016年推出了一系列變革。李東生表示:“我們必須重建TCL通信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據悉,TCL通訊于2015年底進行了重大重組。華為中國消費者業務前首席營銷官楊哲應邀擔任TCL通信中國區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與此同時,中國業務團隊還空降了另外18名高管,TCL通訊也進行了全面重組。楊哲上任后,迅速啟動了新的品牌升級計劃,并下定決心“就像生活一樣”先后發布了多種核心產品,涵蓋所有高、中、低端齒輪。2016年6月,TCL集團宣布將把TCL通信變成一家全資控股子公司,并從香港股票中摘牌。TCL通信前首席執行官楊哲表示,希望TCL通信在2016年盈利1元。據信,TCL通信此舉是由于海外市場持續低迷。此外,2016年12月,TCL通信與黑莓達成了長期許可協議。根據許可協議,TCL贏得了全球(印度和孟加拉國等少數國家除外)生產和銷售黑莓智能手機的獨家許可。然而,在阿爾卡特和黑莓的助力下,TCL通信2017年的手機銷量并未改善,下滑趨勢依然明顯。面對TCL通信業務沒有改善,營銷費用根本沒有下降的局面,李東生不愿意給TCL通信和楊哲更多的時間2017年2月,楊哲被解職。在業內,解雇剛剛被解雇一年的高管應該是一種非常嚴厲的懲罰,這表明TCL對手機業務的不滿程度。通信專家項立剛表示,楊哲在手機行業很有能力,這可以從他在三星和華為的成就中看出。所以,楊哲離開TCL后,向立剛我就把他推薦給聯想移動。此外,業內有人認為,每一項新戰略的實施和效果都需要一定的時間積累,一年顯然是不夠的。TCL傳播目光短淺,很難有所作為。的確,TCL手機品牌的長期弱勢,即使是楊哲,也無法在一年內帶來根本性的改變。或者說是天生缺乏,一些專家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也許TCL本身不具備在手機領域做得好的基因。行業觀察家劉不晨告訴我,中國家電制造商不適合使用手機,而且在未來十年仍將如此。“當時,手機很容易銷售,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因此,制造商盲目追求銷售,根本不注重產品質量。他們做了很多對不起消費者的事情。現在他們必須付出代價。”據了解,TCL手機在2000年左右相當流行。當時,波導和夏新也很有名。其中,TCL和夏新是家電制造商。當時,手機市場不需要復雜的技術,只需要快速向市場推出功能性機器產品,甚至個別制造商也在未經工廠測試的情況下將其產品推向市場。夏新和TCL目前的經驗似乎可以說明這一點。夏新早就從國內手機市場消失了,而TCL的銷量似乎也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