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第一股要來了!主角不是大紅大紫的摩拜,也不是和摩拜齊名的ofo,而是對于大眾來說頗有些陌生的永安行。 永安行向證監會遞交招股說明書,被外界稱為共享單車“第一股“。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2014年-2016年公司實現總收入分別為3.81億元、6.2億元和7.74億元,復合增長率1.26倍;同期凈利潤分別是0.68億、0.93億元和1.17億元,復合增長率72.06%。由招股說明可以看出,目前共享單車公布的數據中,永安行是唯一盈利的共享單車公司。 永安行作為老牌(相對來說)自行車租賃公司代表,早在摩拜和ofo面世之前,就已經取得不俗的市場份額,然而由于當時共享單車或者互聯網單車的風口還沒出現,未能能到業界和資本足夠的重視。這幾天突然宣布通過了證監會審核,將在A股上市,著實讓人震驚。 2017年4月11午間,我在接受《財經》采訪時形容永安行“借助突來的風口,老樹開新花了“。在我看來永安行雖然成立較早這幾年做了一些互聯網嘗試,開通了APP和微信平臺等服務,但其模式本身來說還處在城市單車1.0時代,競爭力無法和更加規模化、標準化、無取停限制的摩拜、ofo相比。 相比摩拜和ofo,我為什么不看好永安行模式,簡單來說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考量。 ①摩拜和ofo可以迅速的規模化復制、推廣 摩拜和ofo等所謂共享單車,由于可以“隨便停、隨便放“,所以在各大城市開拓市場時可以快速、規模化復制,但永安行的有樁單車,有取車和送車的物理地域限制,無法做到這一點。雖然現在摩拜和OFO暴露出很多管理問題,比如亂停亂放、車輛損耗嚴重等。但是無論如何,對消費者的便捷性來說,新型共享單車還是遠勝于有樁單車的。換句話說,這就是開放和封閉的對攻。 ②對政府訂單的依賴性會喪失競爭力 在中國互聯網有兩個定律。定律一:沒有哪家美國的互聯網企業能在中國做起來; 定律二:沒有哪家互聯網企業依靠政府訂單和補貼能做起來。眾所周知,永安行目前主要靠政府吃飯,共享單車帶來的收入可以忽略不計。永安行在招股書中稱,傳統的政府投資有樁系統模式為一項基礎民生服務,而新興的用戶付費無樁模式為一種商業化補充。最終我們可以預計,在開放的市場,越依賴政府的企業,競爭力反而會逐步喪失。 ③摩拜和ofo的數據能力也是永安行無法比擬的 互聯網模式下,除了租車收費以外,每輛自行車每個用戶也是大數據的承載體,可以搜集獲取大量用戶的數據,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同時推出各種廣告營銷產品、電子商務產品、游戲產品等等,這種拓展性也是傳統自行車租賃企業無法比擬的。
«
樂視和易到反駁周航“挪用13億資金說法”稱是誹謗
|
西數或與日本基金聯合買東芝芯片 對手僅剩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