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摩拜單車牽頭發起成立了全球首個城市出行開放研究院,同時發布了全國首部《共享單車與城市發展白皮書》。 白皮書指出,共享單車在進入城市不到一年時間里,已經成為我國繼小汽車、公交、地鐵之外的第四大出行方式,自行車在城市交通中的占比翻番至11.6%,實現了“自行車王國“的人性化復興。 有意思的是,白皮書指明,共享單車最先顛覆了黑摩的行業。數據顯示,共享單車讓市民使用小汽車出行的次數減少了55%,黑摩的出行次數減少了53%。 以北京某地鐵站為例,之前周邊有200多輛黑摩的,一個司機每天成交40單以上,司機單日收入高達200元以上。而共享單車出現后,黑摩的數量減少到五六十輛,一個司機每天只有十多單業務,70%的司機被迫轉業。 黑摩的行業被顛覆的背后,則是約1/5的共享單車用戶騎行目的是為了地鐵公交接駁,并且70后、80后、90后用戶累計占比超70%, 白皮書稱,共享單車在提高出行效率,緩解城市擁堵方面也具有明顯優勢。以北京為例,當出行距離小于5km時, 92.9%的情況下,共享單車+公共交通出行比小汽車更快;大于5km時,23.7%的情況下,共享單車+公共交通出行比小汽車更快。 此外,摩拜單車12日還正式發布了行業首個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魔方“,稱將大規模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整合地域、時間、天氣、運力、車型、人群及其他數百個變量因子,精準預測未來任意時間、任意地點的共享單車騎行狀態并進行可視化展現,從而提升運營效率。 截至12日,摩拜單車已進入全球50個城市,投放300萬輛智能自行車,覆蓋數千萬高活躍用戶,累計產生6億人次騎行。 摩拜自稱,其車輛投放數量相當于行業第二名至第十名的總和,是成長速度最快、覆蓋地域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的共享單車服務。 此外,摩拜單車提供給媒體的新聞通稿還不忘“怒懟“競爭對手,寫道: 與其他一些片面追求短期利益、“野蠻生長“的共享單車平臺不同,摩拜單車每進入一座城市,除了借助大數據人工智能平臺對市場規模、出行習慣和人群特征進行詳盡分析外,還會與當地政府主管部門充分溝通、共同規劃,為服務落地做好政策、管理規劃。這種做法贏得了各地監管部門的普遍贊譽,被稱為共享單車發展的“摩拜模式“。 可見共享單車領域的競爭有多激烈。
«
股神巴菲特:投資前應該問自己的五個問題
|
一款優秀健身房管理系統(軟件)對十大判斷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