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的快速浪潮下,云計算和各種云服務市場持續增長。根據Gartner最新研究數據,2015年全球IAAs支出預計將達到165億美元,預計2019年仍將以29.1%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即便如此,業內人士認為,盡管阿里云、青云等國內云計算企業在技術上與AWS、azure有一定差距,但國內市場已經完全分化,預計不會有大型企業參與其中。萬達與IBM、華為一起進入了公共云市場,并多次宣稱要超越阿里巴巴。當然,公共云市場和行業云市場不容小覷。隨著政策的傾斜和行業云解決方案的成熟,私有云和混合云必然會有增長。盡管一些傳統的IT巨頭和公共云廠商在這里工作,但超級集成技術的不斷升溫,勢必會讓更多的廠商進入這一領域。瑞杰網絡剛剛宣布,將進軍基于JCOS云操作系統和UDS超級集成機產品的云數據中心領域。為此,瑞杰成立了云數據中心業務單元,涵蓋研發、產品、解決方案、咨詢、測試與交付、供應鏈、質量、服務等完整團隊,重點發展教育、政府、醫療、企業四大產業。提供的產品類別包括:云操作系統、超融合、服務器、存儲、負載平衡、網絡、安全、操作和維護。融合解決方案可以實現虛擬機與物理機、分布式存儲與集中存儲、傳統網絡與SDN、公共云與私有云的按需集成。此外,在云桌面領域,瑞杰還推出了新產品云辦公flash版。與傳統的云桌面產品不同,瑞杰的產品采用了不同于VDI的IDV技術。IDV技術最早由Intel提出,被認為是對VDI技術的顛覆。與傳統的VD I相比,基于IDV的flash版本具有更好的兼容性:硬件兼容性與PC一致,所有外設都沒有問題(VDI的外設兼容性需要定制和開發);軟件兼容性也與PC一致,采用物理顯卡,直接支持3D軟件(VDI不支持)和安全軟件的兼容性(由于虛擬化體系結構,VDI與主機安全軟件和防病毒軟件不兼容)。2。網絡依賴性小:IDV方案不需要與PC兼容,因為它的分布式執行架構可以在服務器之間建立一個高帶寬的網絡,在過去,VDI方案通常需要千兆有線網絡才能正常運行,而IDV方案只需要100米甚至無線網絡就可以運行,包括跨廣域網運行。三。更可靠:VDI方案與服務器的連接一旦斷開,就完全不可用,而IDV方案不需要實時與服務器連接,即使線路斷了,目前也能正常運行,VDI不能因為上述部分而大規模取代PC機,因此,夏普的IDV產品能否激活相對疲軟的VDI市場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小結:經過十年的發展,云計算產業已經“占據了游戲的一半以上”。AWS阿里云青云等公共云廠商的出現,使得以中小長尾和互聯網行業客戶為目標,以公共云為交付形式的商業模式在上半年基本完成了洗牌。下半年,以數字化轉型為核心,以傳統制造企業、政府、金融等高ARPU值客戶為目標,以混合云為主要的市場投放形式,將成為競爭的焦點。
«
中國的隱性失業“紅利” 滴滴們還能享受多久?
|
美國互聯網貸款教父拉普羅切又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