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30 分類: 行業資訊
2016年9月,生態圈制作的體育數據公司的融資表 除了為數不多的門戶網站體育頻道依舊老老實實購買數據,大多數的創業公司不肯為此付出成本,往往參考福建、廣東的一些“成功案例“用盜取方式獲取數據,所以目前中國的幾家體育數據公司的B2B生意嚴重萎縮。 作為這一現象的佐證,搜索多個招聘網站的話,你會看到,好多跟體育內容、體育數據相關的創業公司,最渴求的人才是“爬蟲工程師“。 另外一個因素不容忽視,以前搜達、雷達、貝泰都是在做代理,但上游數據公司的股權變化很可能影響到中國區代理權的變更,這也讓更多數據公司必須考慮業務模型的多樣性。 從數據到內容,搜達足球的轉型路 在我看來,中國體育產業的起步實際上是從2015年才開始,過去我們都只能叫行業。而在2015年之前,由于體育市場化程度不高,中國的體育數據公司價值被極度貶低。求之易、創冰等公司,都默默地苦苦支撐了10多年。 在中國,真正意識到體育數據是一門生意的人,是韓慶山,搜達足球的創始人。 搜達足球的前身是求之易數據,從2005年開始,求之易通過其代理的OPTA數據,先后與搜狐、新浪、央視、體壇周報等媒體取得數據業務合作。業務突飛猛進的搜達足球在2016年1月獲得樂視體育3920萬元人民幣投資,搜達足球也從一家主要從事體育數據B2B生意的數據公司,開始向以體育數據為基礎的體育產業公司轉型。 如今的搜達足球,在失去了OPTA的代理權之后,B2B生意顯然受到了影響。雖然搜達依然希望通過中超數據延續生意,但中超數據也面臨體奧動力與艾米斯科、創冰等多家公司的激烈競爭。 顯然,體育數據B2B生意的天花板很容易就看到了,而VC希望看到的則是B2C生意的想象空間。從2016年開始,搜達足球在媒體化方面的嘗試獲得小小的成功,其APP和微博的忠實用戶在穩步增長。搜達足球在to C生意的計劃并不激進,為球迷提供優質的中國足球內容,這是搜達足球務實的計劃。 另外,搜達足球也在業余足球比賽、青少年培訓等方面進行積極的探索。但如何把在這個看起來很美的市場里找到剛需,讓草根球隊、青少年賽事愿意為了數據產品掏腰包,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雷達與貝泰的嘗試和探索 雷達體育的創始人陳中化喜歡冒險,并且,膽大心細。 瑞士的Sportradar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目前全球最成功的體育數據公司,其根本理由就是該公司在世界每個國家和地區的每個體育比賽現場,都有數據采集員。這與一些體育數據公司依賴于電視轉播信號進行數據解析,繼而提供數據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網球比賽可能會因雨暫停,籃球比賽關鍵一球到底是3分還是2分,很多時候現場數據采集員掌握的信息更為及時和準確。 雷達體育代理的Sportradar數據,伴隨著中國體育彩票的發展,在近幾年逐漸被中國主流體育媒體所接受,成為體育數據中的暢銷品。 但B2B生意的客戶相對固定,不會每個季度都會增加新客戶,所以,陳中化也很早就開始謀劃B2C生意““體育競猜游戲。 體育競猜游戲是互聯網體育彩票停售期的某種意義上的替代品,如今市場上的體育瘋、瘋狂猜球、全民競猜等產品各有特點,但共同點都是在體彩互聯網閘口開放前,能夠獲取短期利益。 另外一家代理STATS的老牌數據公司貝泰科技,也在廣泛與體育創業公司合作,試圖讓體育競猜和彩民服務這兩款產品獲取更多用戶。 創冰的to B理想國 獲得蘇寧投資的上海創冰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從蘇寧體育角度來看,創冰是完成體育產業布局完整拼圖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創冰自己卻不滿足只是蘇寧體育“帝國“一部分的概念,而是希望通過俱樂部數據服務,闖出另一片天空。 為中超等職業體育俱樂部提供高端數據分析服務,創冰找到了國內體育產業的一塊空白,但也面臨Prozone、艾米思科等國外成熟公司的激烈競爭。 對于基礎還比較薄弱的中國體育數據行業來說,此類服務需要專業的數據采集技術和更為專業的原始數據加工技術,尤其現場采集方面,需要大量的成本,這里不僅包含專業的人,更有昂貴的追蹤設備。 創冰的優勢在于“細“,創冰關于一場足球比賽的數據采集可以達到15000條,但這些細致的數據如何轉化成產品,這些高端產品能否銷售出去,并不容易。 目前,接受創冰服務的中超俱樂部并不多,而采購其服務的媒體也屈指可數。于是,創冰在打起了C端的算盤,推出的實時球市APP就是在為彩民提供服務。不僅如此,創冰還希望盡快利用數據做出一款體育迷喜歡的游戲。 to C端產品的險中求勝 除了上述提到的數據公司,還有一類創業公司屬于數據范圍,但卻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數據服務商。足球魔方、量子足球、新浪小炮等產品均號稱以體育大數據分析為核心競爭力,為彩民提供分析、推薦等服務。 目前全國參與到這個生意里的大大小小的機構大約300家,奇怪的是,幾乎每個創業者對這個領域的全盤生意金額總量的預估都不一樣。 在這個市場中,競爭極為殘酷。真正的彩民會發現,目前他們還無法買到一款“靠譜“的所謂推薦產品。 B端與C端的單擺運動,最終會停在哪? 互聯網+體育的投資熱度不減,泡沫依然存在,但越來越多的體育數據公司還會加入戰團,這其中包括收購了OPTA的Perform,以及為中超提供服務的法國數據公司艾米斯科,以及負責中超轉播的體奧動力都在謀求合作,希望在中超數據方面發力。 數據生意的趨勢也緊跟歐洲和美國的路子,眾所周知,Sportradar的大客戶是博彩公司BET365,在中國體育數據公司的業務規劃里,誰能成為體彩中心的數據服務商,誰就贏得了B2B生意。 而在B2C領域,數據公司固然有自己的數據二次加工能力優勢,但在流量入口等方面又落后于騰訊等大平臺,無論是彩民服務、媒體內容,還是體育游戲,在現階段都很難做成大生意。 如果放眼未來10年、20年的發展的話,具有現場體育比賽數據實時采集、分析處理能力的公司,將脫穎而出。但我們的市場和資本,真的有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嗎?短期的急功近利都可以理解,畢竟,創業者首先要活下來。 最后多說一句,文中提及很多數據公司創始人都是筆者朋友,客觀分析下來多有得罪,但從長遠來看,未嘗不是一種鞭策。 【鈦媒體作者:文/ 敖銘,編輯/ 陳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