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晚間,央視新聞頻道“新聞1+1“欄目就校園貸黑幕問題進行了深度報道,此前“廈門女大學生欠款57萬元絕望自殺“、“千元借款滾至26萬“等社會新聞,再次以“血淋淋“的面目被呈現在公眾面前。令人震驚的真相背后,留下的是人們無盡的的憤怒與嘆息。
廈門女大學生欠款57萬元 絕望自殺 據央視報道,悲劇發生在福建泉州,在某高校學生街賓館,女學生小雨(化名),因卷入校園貸,在催債電話、裸照的騷擾下,不堪還債壓力,選擇自殺。據自殺者的父親熊先生介紹稱,女兒1997年出生,是廈門華廈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 熊先生回憶,此前他收到一條催款短信,短信上女兒的信息齊全,并稱他女兒在網上找人借了錢,大概要還21800元,熊先生當即還款2萬元,但之后他又接到催款電話。無奈之下,熊先生又打去4000元,女兒稱“差不多還清了“。 隨后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了,熊先生妻子的手機上居然收到了女兒上半身的裸照。熊先生逼問女兒到底欠了多少錢,但女兒含糊其辭,執意要自己兼職賺錢還款。心急如焚的父親又幫女兒還了14000元。 據央視披露,借款人小雨其實在五家借貸平臺上都有借款,總額可能高達57萬元。 央視調查顯示,女學生小雨家境小康,只是因為虛榮心,想在校園內掙到“第一桶金“,在微信上做起了香港代購化妝品的生意,但隨后生意虧本,無力償還債務,開始在奶茶店、ktv等兼職打工還款。小雨一開始是在低息平臺借錢,但一直沒有還款能力,窟窿越滾越大,無奈之下接受了高利貸性質的校園貸款產品。據央視稱,小雨在接受貸款的時候,并未收到風險提示。 自殺前,小雨仍然收到了一款名叫“快樂花吧“的校園借款平臺的催款消息。在留下一句“我真的不喜歡這個世界“之后,小雨結束了生命。
武漢女生千元借款滾至26萬 裸照被無情公布 “新聞1+1“報道,湖北恩施女生小周(化名)在武漢上學,通過“裸貸“的方式借了5000元錢,短短半年的時間,利滾利欠款居然累積到了26萬元。 據了解,小周因為購物時消費能力不足,找到某“校園貸“平臺,接受了“裸條“式的高息貸款,每星期需要還兩百多元利息,但小周一個月的生活費才1000元,于是在借款方的介紹下,小周又找到別的借貸平臺,借錢還債。 最終,一開始5000元左右的借款在短短半年時間內,滾到了26萬余元。因還不上錢,小周的裸照也被貸款方發了出來。
“校園貸“還要引發多少悲劇? 央視匯總了近一個月來有關“校園貸“的新聞事件,在3月16日至4月9日期間,有4則校園貸相關的悲劇被媒體報道,另據2016年5月人人網的數據顯示,有85.5%的學生表示其朋友圈子里有人在做“微商“,60.7%的學生表示未來考慮做“微商“。 根據騰訊新聞的調查顯示,在23939個大學生調查樣本中,對于“你了解校園貸的相關金融和法律風險嘛?“問題,37%的大學生表示完全不知道,26%的大學生表示基本不知道,22%的大學生表示部分知道,僅有15%的受訪者表示非常了解。即85%的受訪大學生可能“不太了解“校園貸的相關法律風險。 央視提到,從4月17日起,有關政策將調整22周歲以下用戶的相關使用規則,22周歲以下用戶發起借貸,至少需要1名25周歲以上的通過信用認證的用戶做擔保。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及央視主持人白巖松表示:女大學生和老年人都屬于易受騙人群, 而金融行業又具有信息不對稱的行業特點,借款人處在弱勢,那些“影子銀行“實行的“買者自負,賣者拒不披露風險“的操作行為,涉嫌犯罪。另外,普通大眾對于大學生群體眼下有著過高的期待,金融業是復雜的民事業務,政府監管方面也需要加強力度。 央視主持人和嘉賓建議,大學生們不要借著“大學創業“ 而盲目的投入到“校園貸“中,把一時的需求當成命運的轉折點是不夠謹慎的,就算確實需要交易,也要通過學生家長的認同。 節目提到,“校園貸“等消費貸款不等于教育貸款,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禁了之,因為有學生還是有創業等正常借貸需求,在對待信息不對等的部分“校園貸“ 產品時,監管方面也要加強防范不可控因素,盡力杜絕侵犯人身權益的情況發生,維護借款人的合法權益。 另外,銀監會此前發布了《關于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要穩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治理,促進合規穩健發展。重點做好校園貸的清理整頓。禁止向未滿十八歲的在校大學生提供網貸服務。
«
配件商跟不上!三星S8上市之后恐成搶手貨
|
為啥偏偏是你踩了雷?拍拍貸、民蘊財富、陸金所、宜人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