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成都市三部門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共享單車管理的工作方案》,對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和騎行市民進行規范。制定共享單車運營企業服務質量和信譽評價管理辦法,實現企業送貨、車輛信息、運營數據等實時信息共享,為用戶建立信用體系,并在平臺上記錄隨機停車、紅燈等信息。如果用戶違反規章制度,平臺會通知他。如果多次發生,該名稱將從平臺中刪除,用戶將無法再使用共享自行車。(據成都商報4月19日報道)共享單車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自行車投放量和注冊用戶大幅增加。但是,也出現了各種問題,如自行車投放過于集中、人為損壞自行車、亂停車、違法騎行等,都給城市管理者和普通市民帶來了問題。在此之前,行政部門主要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罰。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執法成本太高。現在,如果加入信用機制,可以將違法行為納入信用平臺,實行聯動管理,迫使企業和用戶規范成都市共享單車信用管理制度,將運營企業和自行車市民納入管理范圍,維護公平原則。共享單車平臺的信用評估可以調節單車投放密度,合理布局,保護騎行軌跡數據和用戶信息。對于用戶的違法行為,與信用平臺掛鉤,不僅需要處罰,還可能因屢次違規而被列入“黑名單”,不能再使用共享單車,因此損失巨大。這樣,將形成對企業和用戶的信用懲罰壓力,并根據芝麻信用發布的《全國城市信用免費服務報告》形成軟約束體系環境,目前全國已有381個城市開通了信用免費服務,開始向“信用城市”升級。近2000萬人享受了免費存款服務。可見,共享單車引入信用模式,不僅有利于平臺的發展,也拓展了個人信用消費領域,有利于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
2017年,魅族的四大優勢是什么?
|
以人民的名義,為人民貸款、投資、貸款的手續很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