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保有量達到頂峰,未來車源已經不是二手車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如何提供更好的購車體驗成為各二手車店需要具備的核心能力。對客戶來說,存在車況看不懂、車價估計不準確、挑車費時費力等問題,而對于二手車平臺來說,廣告效果差、銷售管理成本高、店面租金成本高等問題。 對此,我近期接觸的“對對車“希望以線下場景營銷,將客戶通過微信入口導入其對對車平臺,并在上面完成下單購買,此后線下商家會支付給對對車傭金。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對對車并未將其只定位為一個線上平臺,而是一個附加了線下服務的平臺,即在用戶產生看車需求后,平臺會指派相應的砍價師,陪同用戶現場檢車砍價。之所以叫砍價師,是因為這個角色更多是服務用戶買到車,而非服務某家線下店賣車,即更以用戶為出發點。 之所以強調線下服務,是因為創始人楊曉光認為,只提供“信息“的平臺將會被淘汰,客戶愿意為更好的服務付費。同時楊曉光告訴36氪,這些線下砍價師也并非對對車自營(節約成本),而是以共享的模式(隸屬其他4S店、經銷商等),讓組織外的人,為客戶提供服務。 在推廣方面,對對車會在商場入口、地鐵、公交車、出租車等硬廣處、駕校練習場處進行品牌露出,同時會每周在商場組織展會。 商業模式方面,對對車會收取二手車車展展會廣告傭金,平臺支付給砍價師的傭金管理費,以及未來提供交易端的金融產品服務。 創始人楊曉光是三次連續創業者,此前曾任一個二手車拍賣項目(做到了A輪)聯合創始人兼產品運營總監,后因國家限遷政策失敗。再之前楊曉光曾任搜石通B2B項目(天使輪)的聯合創始人兼產品總監,他最早是東軟集團A的產品總監,管理百人團隊,產品銷售額過億。 今年對對車的目標是交易量過2000輛,GMV做到1億。對對車會首先在沈陽先開兩家實體店,先將模式跑通,之后再進行全國擴張。
«
轉投順為的周航會奪回易到嗎?
|
保險行業收集大量用戶數據 使用 AI 或泄露重要隱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