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報熱線新聞(記者張敬亞)宗慶后最近向北京晨報報道,從上周起,他開始接到全國各地信使的電話,說他有信使門。但奇怪的是,這些信使的接收地址不同,除了信使的電話號碼和姓名之外,他們不在北京。截至昨天,已有近20個訂單。快遞公司懷疑宗先生的信息是由第三方平臺銷售的。目前,宗先生呼救。宗先生回憶道:“第一個信使打電話說:‘把信使送下樓’,但我下樓時沒看到任何人。回電話問,這個快車其實是在廣西桂林的一個區。我聽說我在北京不知道這個地址,快遞員也很困惑。”“誰知道從那時起,我幾乎每天都接到一個信使的電話,要我去接它,這些信使分布在長江南北。通過查詢快遞物流信息,我發現我的姓名和電話號碼寫在這些快遞員身上,但是遞送地址不是我的。”一些信使讓他把快車送到北京,但宗先生想:“我沒有網上購物,我不知道里面有什么。我怎么才能讓他送來呢?”記者通過宗慶后先生的手機物流信息看出,這些快遞地點和交貨地點是不同的。快遞公司負責人昨日表示,調查發現,宗慶后以“莫名其妙”的快遞方式遞送了多份問卷和小冊子。我們懷疑他的個人信息是被第三方平臺泄露的,因為信息不夠準確,所以快遞存在這樣的錯誤。我們已經在系統上加上了標簽。如果這種情況再次發生,我們將幫助他攔截。”宗先生說他對這些“匿名快遞”感到很困惑,現在他請求幫助。
«
UC制作了一個極簡主義瀏覽器,希望為那些有意識和固執己見的用戶服務。
|
如何保證網站的安全?
»